樸谷工坊 PUGU Taiwan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的故事
  • 樸谷文章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永續生活教材
  • 足跡與紀錄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

關於攝取食物的最佳策略

3/20/2022

0 Comments

 
最近農委會的這兩張圖,在食農圈引起了一些討論。

這讓我想到,之前跟同學們討論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時候,有聊到豆子。

目前豆子大概分三大類:

第一種是補充蛋白質的豆子,以大豆為主,分類大概就是黃豆、黑豆、茶豆及他們的寶寶毛豆。或是翼豆在成熟之後的種子也算蛋白質豆。

這幾種豆子都可以打成豆漿、做成豆腐,是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第二種是以澱粉為主的豆子,像是綠豆、紅豆或是許多原住民留種的萊豆、皇帝豆、樹豆,可以用來取代米麥當成醣類來源。他們也有蛋白質,但要吃到足量蛋白質的話,澱粉會先過量。圖中的南瓜或是藜麥,也類似這個情況。

第三種是相較於蛋白質與澱粉,其實營養成份更像是蔬菜的豆子,像是豌豆、四季豆、菜豆、未成熟的翼豆等等連豆莢一起吃的豆子們,富含纖維,可補充近似綠色蔬菜的營養,但蛋白質的比例比一般綠色蔬菜高。

但圖中的其他綠色蔬菜,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可能吃一大盤效果還不如一杯豆漿。

再者,綠豆芽、豌豆芽與黃豆芽其實都算在蔬菜中,豌豆芽與黃豆芽若是連豆仁一起吃的話,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但只吃銀芽/苗菜的話就沒有辦法囉!

然後花生的話,其實比起蛋白質,更能補充油脂,因此在營養學的分類裡跟堅果比較接近!

其實同一種作物,在不同的土壤、環境中,會因應環境而合成不同的化學物質,產生不同的風味,組成不同的營養成份。

因此攝取食物的最佳策略,仍然以環境友善的作物為主,多元攝取為佳。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關於作者

    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August 2021
    May 2021
    July 2020
    May 2019
    February 2019

    文章分類

    All
    Animal System 動物系統
    Appropriate Techonology適切科技
    Climate 氣候
    Design Strategy 設計方法
    Energy 能源
    Ethics 樸門倫理
    Nutrition And Health 營養與健康
    Principles設計原則
    Social Permaculture 人際樸門
    Soil 土壤
    Spiritual Permaculture 靈性樸門
    Trees And Forests 樹木與森林
    Urban Permaculture 都市樸門
    Vegetables 短期作物
    Water 水資源

    RSS Feed

Services

樸門課程與設計
兒童與樸門
溫柔陪產
能量風水規劃

Us

樸谷工坊
關於我們
​Facebook 

Support

Email: freefin@gmail.com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的故事
  • 樸谷文章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永續生活教材
  • 足跡與紀錄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