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谷的故事 - 7
#紮根於台東的開始 文:Ellejana. 時間回到2017年12月,以及進入 2018 年。 搬進鹿野小房子之前,其實我自己有很多的期許跟想像。在宜蘭所居住的幾年內,我們嘗試了蠻多不同型態的生活系統,也從經驗中感覺出來,哪些是自己對居住環境的要與不要,譬如: 我希望在家裡的廚房和浴室中,可以沒有打不完的蚊蟲,能讓我在安在的狀態下,慢慢地煮飯、上廁所和沐浴或泡澡。 我希望重複使用洗碗水、洗衣機的水來澆灌菜園,讓缺水的台東環境在種植上更能提升灌溉率。 我希望仍有機會使用堆肥廁所,因為人的排泄物真的是很營養的東西,若知道正確地堆放方式讓糞便熟成滅菌,就可以拿去種植果樹用。但若排列物放錯了位置馬上就是人人嫌惡的廢棄物,還得人力財力去處理,想一想真不是最聰明的作法。 我希望仍有機會練習種菜,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可能是 #阿納斯塔夏 曾說過的,人只要能夠多吃自己種植的作物,身體力量可以更飽滿、更開心。而剛好房東也願意讓我們在草地嘗試種菜,就算是因為孩子還小,空檔有限的情況下,還是一點一滴的嘗試種這種那的,陸陸續續也吃過自己種的各種春夏秋冬的作物。 還曾經在小房子旁搭建了巨大的豆棚,因為土地上堆過成熟滅菌後的大便堆肥,因此長出了翼豆森林,滿滿的收成量,在當時這些作物滋養了我們好多好多,還能分享給鄰居吃。 到現在孩子長大了,他們都還記得曾經在小房子旁邊種出的作物是什麼,自家的作物也會讓孩子很喜歡吃,包括茄子、紅蘿蔔、蔥等等的,一般孩子很討厭吃的食物(一直吃到不好吃的,孩子就會失去對那一樣蔬菜的興趣)。 。 也在這樣的祈禱下,鹿野小房子不知為何這麼巧 ... 的確有一個壞掉的化糞池系統,因此現代化馬桶吃不進大便和衛生紙,所以P和朋友快速做出了大便用堆肥馬桶後,廁所儼然變成了 #雙馬桶形式,現代化的馬桶是用來尿尿的,還剛好可以讓糞便堆肥桶做到乾濕分離。 而也因為廁所的洗手台下方漏水嚴重,乾脆放了個水桶以及加上孩子們的洗澡水,#重複利用浴室的洗手水浴盆水沖馬桶。在宜蘭所累積的簡樸永續但相對勞動的生活經驗後,來到鹿野小房子(相對現代化 vs. 勞力和蚊蟲量減低)的生活階段,是比較好適應的,若是一下子要搬進全現代化的房舍之中,我想當初也會很不適應。 。 幾年下來更體會到,有土斯有財,有土就可能種出食物。當然,我們也想要有自己的一塊地。 當地的朋友們也提供過好幾個選項,到處看地、尋找跟地主合作的可能性,然而後來都無疾而終了。 除了深深感慨也了解目前台灣農地的價錢哄抬狀況,都是因為外資炒地皮所導致。 然而從宜蘭時期開始,我跟P的約定就是,不希望有憤恨謾罵的能量效應出現在樸谷的粉專。自 2017 年我開始了聖火傳承的靈修學習之後,我很清楚知道,帶領人們活出快樂、愛、光的生活,必須要自己先活成這樣、分享這些,才真的可能帶領人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而謾罵跟怨念永遠不行帶著人走得長久。 但想要在日常中實踐這些,卻又看著生活中所有的不容易,孩子幼小、樸門的推動到了台東只能微微發散,P接了兩期在台東社區大學的樸門課、永安國小溫校長也給了好多機會給課、朋友家旁的一些案子,收入都是不高,也讓P有一個深深的自我否定:「台東不要我的課、台東不歡迎我」的結論。 。 然而神看似關上了門,一定還會開啟很多的窗。 我開始嘗試對外分享:孕產的陪伴、身心靈能量工作、空間能量風水等的服務。孩子晚上睡了之後,我每天一點一滴地耕耘著樸谷和我自己的網站(ellejana.wordpress.com)與粉專(當初是 #溫柔生產在台東 ,現今是 #金光天堂地球種子搖籃、 #靈性陪產員)。 每日和P自己帶孩子的我們,一直是用瑣碎的時間去回訊。 但有了完整的網站資訊,就能在有興趣的人詢問時,先請他們看網站再約時間討論。 我也開始在台東舉辦溫柔生產分享會、身心靈工作的分享與擺攤、女人圈的帶領等。 其實回看當時,其實每一種對我都是新的嘗試,然而因為都是自己想做的,也挺有熱情的。 。 在P落入日常的育兒中&教學機會變少後,他陷入了很長的憂鬱期,情緒有更多的不穩定和絕望,幾乎震碎了我們的關係和家庭。 我知道樸門的發展受困了、知道我們會有一塊地但卻一直找不到,還看不清楚神給的方向在哪裡。 然而因為吵得很兇,關係就像是打上了死結,我希望暫時不要再跟P共事了。我放掉了樸谷的粉專與網站經營,把樸門的經營和行政工作都放給P,就讓P用自己的方式去傳達他想說的。 神看似關上了門,總會再幫人開啟好幾扇窗。 我一直去問自己的靈魂,為什麼想經歷這樣的低谷與困境? 而內在的聲音很清楚,就算撤離了宜蘭基地,就算在台東好像沒有樸門課程的推廣可能性,然而仍想繼續嘗試樸門教學,這樣的歷程,其實是我們的自我探索,不為了他人。 身份開始多元發展的我,2018/ 06 先跟隨萬美麗助產師和陪產夥伴們前往溫哥華,參與 DONA International 國際陪產員&生產教育培訓。同月月底,我和P一同前往澳洲藍山樸門協會,參與樸門教師培訓認證課程 (Permaculture Teacher Training Course in BMPI / Teacher - by Rosemary Morrow, Lis Bastian )。 當時其實有親友的阻擋,認為我們做的事情已經夠冷門了,「不該苦了孩子、孩子這麼小不要再玩了,找份穩定工作吧」,連我自己的母親都叫我去考公職... (如何放掉家人的評論跟期待,也是永續家園路上建立者,經常會遇到的課題)。 所幸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跟隨主流的人... 我認為,若在樸門或任何服務發展上不受歡迎,那就精進自己的專業、宣傳方式、自我狀態。有了沈潛和休息,才有崛起的機會。如何長紅,就得看天時地利人和了 選擇在人生低點出國進修、看看別人怎麼教、怎麼呈現,想想該怎麼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道路。就拿樸門教學而言,每個教師一定都會發展出個人特色的課程,而我們的又是什麼,怎麼樣不學別人、不因為別人說要教什麼怎麼做而做。 現在回看,當初走出去看看的決定,帶動了很多轉機。 走出去的同時,也拆毀了很多的舊思維,一些認為沒有解法的事情,也都有了轉機。 我也在這樣的移動,在澳洲機場靜心的時候,認出了自己的靈性帶領師傅,返台後拜師 (2018/07) 。 爾後在人生路上,她引領我去做我來地球該做的事,在極度絕望的時候、覺得被神遺棄的時候,能有求救的對象、穩住自己的力量,減少自我毀滅的負面想法。 。 2018年 8 月,我走入了聖火傳承靈性老師的訓練(2018/ 08- 2019/ 06),與神性母親的力量開始合一,我沒有回頭地必須練習在日常中帶領自己、進而是家人,然後才可能去帶領他人。 漸漸地,我沒有想再花時間去鑽研P的內在世界到底出了什麼事,我們開始了長長的婚姻諮商,我放下了很多對他的批判,也因為要走出家庭去開課了, #浴光之路 的課程帶領也讓我一直重新整理、擴展自己。 。 自 2015 年開始跟伴侶孩子一起的永續家園探索歷程的經歷,讓我更容易理解、去陪伴走在家園路上的夫妻和伴侶,還帶著孩子的其中更加不容易。而其中的不容易,歷程之不容易、以及因此有機會去穿越的舊結構, 也總是有機會讓我去看看自己的心,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有計劃地去執行。 好好的生活,一直是樸谷的初衷,也是我跟自己的約定。 #更多的故事分享、家園建立歷程學習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文章時序
October 2024
文章分類 |
Services |
Us
|
SupportEmail: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