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谷的故事 -3 #生態村的旅行 生態村 ≠ 祖傳家園 樸谷從樸門基礎知識的探索和實作出發,結合生命道路上的家園建立,課程中有著大量的生命探索與自然療癒、人際溝通的練習、靈性樸門等自然交流,邀請您跟我們ㄧ起,全方位的認識樸門永續生活= 生命的全貌。 樸谷教學基地在台東鹿野鄉瑞源村,ㄧ點一滴地和學生們一起,嘗試以社群的力量,建造出ㄧ個屬於我們、人本該有的生活家園。 創辦人:梁淳禹/ #Parama & 林宜慧 / #Ellejana _______________ 時間回到 2015 年中,寶寶 Ramjini 在六月底出生了。 那個夏天的感覺,目前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我實質上成為媽媽了、天氣很熱、餵奶很累、很期待寶寶的身體運作穩定、很期待出發,前往為期三個月的歐洲生態村旅行」。 而寶寶R現在仍有時會跟朋友分享,她是一個去過蠻多國家的人,只不過她不記得了,因為當時實在太小了,記憶都得去照片中搜尋。 再回推時間到懷孕之前,P申請了客家委員會青年築夢計畫,對於社群生活有些想像的他,一方面是好奇、二方面也有點想因此了解E在歐洲的經歷,於是申請了歐洲生態村之旅的計畫,最主要的目標是參與英國倫敦樸門大會。 當計劃公布P得名之後,E就懷孕了,寶寶R似乎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計劃,她想跟爸爸媽媽去這一趟旅程的意念,非常明確。 E對於生態村的印象,起始於英國的 Green & Away 移動式生態村的實習工作中,在一個泥濘的位置搭帳篷睡了一個月,也體會到沒有了現代化的水電和便利的生活設備,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哪些? 當時是她第一次使用乾濕分離的堆肥廁所、戶外淋浴間、劈柴燒水、純素無麩質飲食、太陽能跟風力發電...etc,生活的純粹度提升到很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很緊密。 這些經驗開啟了她對於生態村的好奇,生態村裡面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人、他們如何互助妥協出彼此的共同願景,以及也很好奇,生態村的經濟永續方式有哪些? 依循著「全新的我們」紀錄片,因為旅程長加上忙著照顧寶寶R,是採取一種邊走邊訂住宿機票的方式,只決定了幾個主要的地點: -英國。托特尼斯城鎮轉型計畫發源地 Trasiiton Town Totnes -法國。波利諾貝生態村, Borie Nobel -德國。七本林登生態村, Sinben Linden -德國。童多福堡生態村, Schloss Tonndorf -葡萄牙。塔美拉生態村, Tamera 中途幸運地,去荷蘭探訪E的朋友,多去了以下地點: -荷蘭。Zonnespreng 40戶 -荷蘭。EVA 300戶共同住宅 -荷蘭。PPauw 2年生態村 回看這樣的旅程安排,我們和寶寶R在三個月內去了五個國家、換了24個住宿點,感覺很像是收了帳篷之後再紮營的歷程,真的是蠻瘋狂的壯舉。 有一些生態村的聯繫很不容易,email 回覆的時間都不會太快、有時候甚至要用法語打電話過去確認,因為每一個生態村都需要申請去做服務、或是參與工作坊才能停留。 路線多屬偏遠,每次真正抵達下一個地點時,有一種尋寶成功的驚喜感,也讓自己重新安心下來,跟寶寶在村子裡一起活動、探險著。 因為帶著寶寶移動,在大城市的緊張、過程中卻又經常有好人的相助。記得在倫敦地鐵的時候,因為幾乎沒有電梯可以搭,帶著嬰兒車的我們每次都需要一起搬嬰兒車,然若是有一人需要先去餐廳、或回頭去住宿地點找東西的時候,就會遇到需要幫忙搬嬰兒車的情況。倫敦地鐵雖然總是充滿來去匆匆的人,但是總會有人願意停下腳步一起搬嬰兒車,讓我們感到很窩心。 因為帶著寶寶旅行,在機場排隊入關、在餐廳排隊結帳的時候都能優先往前。整體而言,歐洲旅行的過程中,帶著寶寶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受到禮遇的事。 每每進到一個生態村的時候,也看見那些能夠支援育兒父母的聚會、場地、衣物、食堂等等的,身為新手父母,我們的能夠放下心來跟隨工作坊的活動,也將常因為要照顧寶寶,村內的人會有很多的協助、讓我們工作量少一些。 內心也會有點羨慕能夠在生態村育兒的父母,卻也清楚在生態村之中,人們需要大量地一直溝通,這一點就是鮮少練習溝通表達的我們(台灣人)很需要練習的了。 套一句德國七本林登裡面,村民跟我們說的: 「寧願說出自己不要的,那些在意的點只要沒有說出來,就經常會導致後來誰又不跟誰來往了,這樣的情形越來越多,整村的人就無法一起凝聚力量」。 經常會聽見不同的生態村,卻有同一個做法:「全村的人都必須一起同意,才能讓新的成員加入居住。 」「負責教育方案的家長和老師,必須一起討論出該怎麼執行。」 其實,生態村的重點並不是那些建設、有土做的廚房跟房舍、或是有沒有用堆肥廁所跟節能的生活設施,硬體反而是後來慢慢長出來的。 生態村能否長出來,是一群人是否共同願意一起生活、溝通、試著整合彼此的力量,背後的那個願意跟相信,是促成的最關鍵可能性。 然而,生態村其實不是祖傳家園。 在出發之前的R寶寶孕期時,因為在宜蘭觀看「斯拉夫諾耶」紀錄片而認識了「全新的我們」奧地利紀錄製片人 Stefan 和他的伴侶 Vana ( 鳴響雪松出版社的創辦人 )。出發之前曾經因為詢問推薦的生態村和 Vana 通信,Vana 特別分享過,生態村並不是祖傳家園,我們在生態村裡面看見的體會的,也許會和自家家園的建立,是不同的做法和呈現。 走過了那一趟旅程,也走過了這八年,經歷了很多的社群溝通,還處在三個幼兒階段的我們家,目前仍在祖傳家園的建立路上,雖然也很希望生態村就在我們和朋友之間發生,但也經常體會到還不是時候,慢慢地放下了許多的期待和壓力 。 因此,終於能理解到 Vana 所說的是什麼意思。 是的,生態村是一群人有著對生活相似的願景,慢慢地將自己的家園和他人的家園拼貼在一起。 而祖傳家園是一個家族之長帶著愛所建立的,更多在血脈之中的意念傳遞。 這兩者是不同的概念,都立基在創立對於人類和自然更好的互動模式上,再以每一個族群的特色去發展出那個村子、那個家園的長相。 而與自然的友好互動若能建立,再來就是如何延伸這部分到人與人之間,我們能否再看到夥伴的時候,對於她沒有任何的懷疑,好好地將每一句話不隱埋的說出,就算在溝通的過程中感到不舒服,能否再次修補關係、攜手往前。 社群建立的溝通,真的很像是親密關係的經營,這是值得練習的,因為這讓一個人更願意全然的去愛、與敞開被愛。 祝福每一個已經在家園路上、社群路上的你和妳,都在路上,安載著自己。 下一篇,會說說返台之後的經歷,包含當初所建立的宜蘭基地。 待續... to be continued … 也想用我們的經歷,來支持在家園建立路上的你! #祖傳家園PDC 台東班| 2022~2023,早鳥價只到七月底,請把握機會來報名~ 期待你的加入。 #樸門永續生活 #生態村 #祖傳家園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文章時序文章分類 |
Services |
Us
|
SupportEmail: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