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順著時光的流行走,步履穩健又清晰,
我們天生都具備基本能力可以看清楚「自然」如何變化。 . 只是當我們仍以人類習慣使用的言語, 就會受限困在單一模式的溝通裡, 親近自然、與自然對話的能力沒有秘密, 在出生的時候就配備在於你我身上。 . 就像你已經學會的...... 觀察四季的切換與循環,每年吹起第一次北風還沒真正凍起來的時候,充裕準備禦寒進入冬季; 雨珠水氣需要時間會合,你來得及在下雨之前,可能是看到天空烏雲密佈,也許是嗅覺和觸覺空氣中逐漸濃烈水的味道,讓人意識到要攜帶著雨具出門; 你也來得及觀察到瓜熟,在落地之前開心收穫採回廚房料理成美食...... . 自然的腳步走得很緩,足以讓你跟上, 當我們並用眼睛、觸覺、嗅覺等各種體感, 有意願去練習敞開覺知,在一回回的練習中一定能夠進步。 . 冬令營將要陪伴孩子與大自然連結的方式之一, 是去用不同的技巧提升 #五感,擴展感官的覺察力, 經歷設計過的小主題課程一層一層流動,逐漸展開與自然的對話。 . 自然有他的韻律和個性, 讓我們在其之間的學習成長不限於生態智性的部分, 還啟迪人心內的美感智慧與靈性。 。・*.꙳✼ 讓孩子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中,透過好玩的方式,來學習求生的技能,重新與自然建立聯結 ✼꙳.*・。
0 Comments
文:Parama
昨天走進久違的信義區,跟管理營運 台北101 的團隊分享,如何從永續生活的角度來看待廢棄物減量。 這次的演講分享,我其實準備了非常久,從四月到現在,中間因為疫情因素,原定5月的講座延期到昨天。又因為地震的關係,現在已經無法輕鬆地完成北東一日生活圈了,因此昨天花了19個小時來回,到家時都過12點了,疲累感到今天都還持續著。 但我覺得值得,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從頭整理了最初推廣食安教育的講義,重新統整循環經濟、堆肥、減少糧食浪費的關聯。在整合這些生命經驗到一份講義裡,過程中我看到自己其實一直走在一個明確的方向上。 其實我心裡一直很在意資源被當成廢棄物,以及廢棄物沒有被妥善地處理。核心的原因是我覺得亂丟垃圾很不道德,而這個不道德感來自我們對資源的浪費,對資源的浪費就是對其他生命的不尊重,因為資源其實拉開來看,就是生命的犧牲。 可是只講生命的犧牲,對企業與一般大眾來說是很難改變他們的行為的,所以我要從成本與利潤切入,才能說服企業減少浪費;另一方面要從每個人的自身權益著眼,才有機會讓大眾正視這個問題,進而將關注力擴大,最終能成為對自然的愛護。 在真的要分享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很緊張。因為我受的訓練讓我知道商業提案的技巧與模板應該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在土地上和人群工作的經驗,讓我必須站在土地的角度和立場發聲,但這個模式在商業領域中並不討喜。 我花了很大的力氣去克服自己對於『預期自己不討喜的挫折感』,我想這是源自於小時候我太習慣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可以光靠在規則內表現良好 (讀書考試考高分) ,就獲得掌聲和讚美有關,這反而讓我不知不覺中會選擇討喜的事。即使後來在國際志工的經驗、街頭抗爭的經驗讓我知道做對的事情才是重要的,我的內心還是會持續有對於「不討喜」的擔憂。 後來 Ellejana 在準備講義的前一晚,我一直東修西改到半夜的時候,走進來跟我說,「你只要完全發散自己的光就好了」,我才下定決定,就用不討喜的方式來做吧!因為要符合企業喜愛的模板,這樣子的人在台北成千上萬,但我真正無可取代的經驗,就是我在土地上工作時的反思。 很感謝能有這次的經驗,能把在土地上工作的觀察與反思,帶到101上。 【 Uber Eats 環境成本 & 來想想應變方式 】
這幾天因為北上開課,我跟隨著台北人的步調,體驗了城市生活大約一個禮拜。 一開始到了開課地點,我就因為微發燒而無法出門採購,於是跟台北人學習使用 Uber Eats,開課的點心都拜 Uber Eats 所賜完成了採購,也是感激城市的便利。而又發現,開課期間學生們不喜歡走出去吃飯,因為學生說鄰近餐廳所提供的沒有比 Eber Eats 的選項來得多、來得好吃。 剛好又加上所租的教室 瓦斯爐壞掉了,我無法順利煮太多東西,又加上開課期間很忙,學生還幫我訂便當吃了幾天 Uber Eats 其實真的有好多選項、也蠻好吃的。 然而 迎接而來的結果就是: - 垃圾量超級多。 - 廚餘無法自理(沒有土跟草、堆肥桶),無法做出廚餘堆肥。 我終於想起來八年前在台北的生活,城市的人都要追趕垃圾車,這樣的生活型態真的會製造出很多很多的垃圾+廚餘量,而其中塑膠餐盒裝熱食所造成的環境賀爾蒙,更早已是各種身體病況的元兇、加劇原因。 (把買菜煮飯的時間省下來卻要忙著倒垃圾、甚至要用更多成本去看醫生,得不償失啊!) 下一次我應該會作足準備,讓我在城市中保持著樸門的節奏: ◎確認該地點有可以煮飯的廚房跟冰箱,方便料理食物。 ◎帶著隔熱的便當盒多個,遇到不可測的不方便煮飯情況,可以用餐盒外帶食物回來吃。 ◎帶著小型的廚餘桶,先準備好土壤在下方(5cm厚度),可將廚餘處理成堆肥。 ◎帶著一些家裡有的米、菜、水果,讓自己維持著好能量+心情,不用一到陌生地方就要忙著找食材。 ◎若外送在城市中已經是趨勢,試著去支持環保、自取的Uber Eats , food panda店家(我發現 PAUL 麵包店是用紙袋包裝喔) 一定還有很多方式待開發,讓我們知道在城市中,你如何讓自己維持健康、又降低垃圾量的各種做法,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喔: ______________ 參考照片與文章來源: - 永續環境不再僅是口號! foodpanda、Uber齊加入永續、減碳行列愛地球: https://www.chinatimes.com/....../20211019004666...... - 台灣青年創環保版 Uber Eats,在家點外送也能零廢棄 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268/7975 左:在塔美拉生態村,教學與推廣和遊客參訪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圖為黃金之秋工作坊。 中:在菲律賓的田野學校。田野學校是建立一個社群的核心,我們在這裡教學、推廣、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然後大家一起打造共同的家園。 右:在台灣,我們從網路的社群開始支持彼此。每次的祖傳家園PDC,我們都盡可能建立一個可以讓大家頻繁互動的環境,讓大家分享彼此的夢想,用團體的力量顯化愛的家園。對於祖傳家園PDC有興趣的朋友,請見連結: https://forms.gle/k33rZMFZaUghn1hy9 【Permaculture Hive 生態環境教育社群】 上周日我們剛結束為期半年的線上樸門生活智慧講座,資深樸門教師 Steve Cran 跟我們分享了許多在這個艱困的時代,如何穩定自己身心狀態的方式。 在最後一次的對談講座中,我們討論到如何建立一個共同支持的生活社群,我整理了一些筆記,想跟大家分享。 其實關於如何建立社群,我們在這系列講座的好幾場當中都有談到不同的面向:種植、教育、經濟、人事結構。這次分享的主要是這個社群的樣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共同生活的人數大約120~150人,這是最適合人類有效率地治理的規模,多於150人需要浪費太多時間開會,少於120人,人手會不夠用。 先有核心團隊,花兩年慢慢發展成長到150人的規模。人口社會結構要均衡發展:年齡層多樣化,專長多樣化。 生活機能區的中心是共同生活的建築,所有公共機能都在這裡完成。周邊分成3~4個不同的聚落,每個聚落的居住可能是拖車、帳篷、模組化的遮蔽所。在中心附近有提供學員或是訪客居住的客房。 聚落像是露營區概念,每個搭住所的位子只需要付一定租金就可以搭建,搬家的時候直接把住所拆走就好。 每個人每天要為社群工作4小時,負責一個社群中的角色:種植、建築、加工、木工、水電…等不同領域,這些工作是有支薪的。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看要發展藝術天賦、做另一份工作或是社交都可以。 每個人每周會繳交1000元到社群的共同基金,用來做社群的規劃→共享經濟:可以共同使用的東西,像是車子或洗衣機,就集結大家的錢買夠用的量,這樣可以買到品質好又耐用的,而且總花費更低。 在社群中,需要5種核心財務收入,來支持社群的發展: ◎樸門學校:訓練、推廣、建造公共設施、在課程中也是觀察與篩選村民的過程。 ◎食物生產:生產超過社群需要的食物量,多餘的食物可以用來加工,或是拿來銷售。 ◎食品加工:超高營養價值的能量棒,一根可以滿足一日所需,用超低溫乾燥技術脫水及保存營養。 ◎養生排毒中心:草藥療癒、身心靈課程、排毒療程、相關產品 ◎設計開模,打造模組化的遮蔽所:比帳篷堅固,比房屋輕量,模組化可自行組裝與拆卸,而且可以帶著搬家移動。可以用來銷售,也可以用來自用。 以上五個是以P.Hive的設計而選擇的五個核心,如果是在都市中、或是有其他專長的團隊,核心財務收入可以自由替換調整。盡量讓這些核心的經濟模式可以互相搭配,同時又是日常生活所必須。 我們也討論了在鄉村跟都市中,可以怎麼調整作法,如果對於細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參加今年底開班的社傳家園PDC,課程細節的連結在照片中! *土地裡種植多出來吃不完的菜,你會怎麼處理呢? 大家好,我們陸續介紹了許多簡單好生活的概念和小技巧,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在簡單好生活背後,有一整套源於傳統智慧的設計系統:「樸門」。 樸門的起源,是在1970年代中期,比爾.墨里森 (Bill Mollison)與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在看到了綠色革命以降,工業化的農業系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破壞,因此兩人集結了各地的原住民傳統智慧,整理、歸納出一套永續農業(Permanant Agriculture)方法,出版時,結合兩個字,命名為 Permaculture(中譯為樸門),此為樸門永續設計的濫觴。 而原意是設計永續農業的樸門,在越來越多人加入之後,也很快地在1980年代就轉變成設計永續文化 (Permanant Culture),因為要真正維持一個永續的系統,讓人與自然達成和諧的關係,勢必需要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及文化去做支撐的。一路發展到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100萬人學習過樸門,正在世界各地推廣永續生活的設計理念哦。 樸門的倫理與核心價值有三個,分別是照顧地球、照顧人類、以及分享多餘。 #照顧地球 照顧地球很好理解,因為地球只有一個,這是所有人類乃至萬物共同的家,如果我們沒有把地球照顧好,那麼要活下去就會越來越困難了。但在這裡,我們還要再更深入地去討論照顧地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因為溫室效應,所以現在氣候變遷非常嚴重,最新的消息,再8年地球就到達暖化大限,屆時全球氣溫會比工業革命前升高攝氏1.5度,夏季無冰、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百分之九十的珊瑚礁消失、所有的水災、乾旱、颱風都會比現在更嚴重,聽起來就像好萊塢的各種災難末日電影,地球要毀滅了。 不對,我們冷靜一下,在可預見的未來,地球不會毀滅,而是人類跟大部分適應現存環境的生物會毀滅。合理地推測,在大暖化之後,地球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太多生物,但可能幾百萬年後,又重新再演化出可以適應新環境的物種了。 所以我們知道了,照顧地球的最終目標並非讓地球不要毀滅,而是要維持地球在一個適合我們及現在的大部分生物居住的環境與氣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想辦法減緩甚至減少暖化,減少塑膠垃圾及大部分的汙染,重新把樹木種回來,把土壤培養回來,最終讓我們,乃至於大自然中其他的生物,可以和諧快樂地共處。 #照顧人類 照顧人類也很好理解,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人類啊,不照顧人類要照顧誰呢?孟子也說了,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他人,照顧他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讓我們再往深一層去思考這個議題。如果我們不照顧人類,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個星球上,大概有79.4億人口;而據聯合國統計,我們目前生產的食物總量,足以餵飽100億人。讓我來用簡單的數學計算:我們生產的食物,足以餵飽這世界上所有的人,而且還有將近20%的剩餘,對吧! 但事實上,饑荒並沒有消失,以聯合國對饑荒的定義,目前大概有8億人是處於饑荒的狀態中的。他們可能因為戰爭、天災、自然環境的變遷、土地被剝奪,種種的原因,讓這些人無法吃飽。 所以,這個星球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生產的食物不夠餵飽所有的人,而是孔子說的,「不患貧,患不均。」資源被集中起來,去賺更多的錢,而不是去分給需要的人。所以我們把大量的食物,拿去餵動物,因為肉的價格比黃豆跟玉米高,也因為動物的肉可以賣錢,但分享食物給快餓死的人,是拿不到錢的。 那麼,沒有被照顧好的人,為了活下去會怎麼做呢? 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買食物,就算知道砍下最後一棵樹,燒成木炭去賣錢,會讓整片土地沙漠化。但為了活過今天,他們仍然會選擇把最後一棵樹砍倒。所以在生存的壓力下,他們就與我們要照顧地球的目標,背道而馳了。 至此,我們知道。照顧人類,其是因為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可以不用擔心活下去的壓力,進而加入我們,一起照顧地球,照顧人類的行列。 #分享多餘 分享多餘聽起來也很好理解,我們吃不下的,我們用不到的,就拿去給有需要的人。這樣子我們就不用一直買新的東西了。 若我們再深入思考,什麼是多餘呢?多餘就是我們現在用不到的。如果家中有用不到的東西,我們是會收起來,還是會分給其他用得到的人呢?我想現在大部分的家中,都是先收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但收著收著,常常到最後家裡就堆滿了可能用得到的東西,只好在大掃除的時候再全部清掉了。 除了家中的東西,其實我們還會把自己工作的付出,換成錢,然後再存到銀行裡,這就是儲蓄的概念。但錢又是怎麼來的呢? 錢,是用資源換來的。而資源,可以是我們的時間、我們的創意。但大多時候我們說的資源,指的都是自然資源:如果我們用的資源是木頭,那意味著我們砍下了一棵樹;如果我們用的資源是礦藏,那意味著我們抹去了在礦場上方的生物棲息地。所以自然資源代表的,是某個生物,或是某些生物賴以為生的環境。 因此,錢的本質,是很沉重的!錢是用許多生物的性命交換來的。如果我們不能謹慎地花錢,代表的,是我們輕慢地看待這些為了換成金錢,而被犧牲的生命。而我們花越多的錢,或是存越多的錢,代表的,是有越多的生命在這過程中消失。 所以分享多餘的另一層意思,是只取我們真正需要的。就像獅子一次只會獵補一隻羚羊,而不會為了儲存食物,把所有的羚羊都咬死。在自然界中,每個生物都謹守著這條法則,所以才能有欣欣向榮的生態,若我們要維持這美妙的生態系統,那首先,就從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要多少開始吧! 看到這裡你對樸門感到有些認同與好奇嗎?歡迎一起加入6/5(日)「樸門生活智慧講座」(有即席口譯)的最後一堂:「訊息共享:讓更多人加入覺醒的行列」。樸門界元老Steve Cran會分享他的實務經驗,歡迎在分享與提問的互動下,將你期待的天堂,在與夥伴的共同合作下,實踐在地球!! 作者:樸谷工坊 梁淳禹 / Parama 樸門有三個核心倫理:照顧地球、照顧人類與分享多餘。照顧地球及照顧人類很好理解,我們今天來聊聊分享多餘這個概念。 一般人看到分享多餘,通常會聯想到的是自己用不到的東西就分給別人用,例如已經用不到的文具、穿不到的衣服,都可以再捐出去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或是更進一步,我們也可以找許多個朋友,大家一起把用不到的東西拿出來,看看彼此是否有別人需要的東西,就可以直接做交換。現在這種「免費商店」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普及了。 更進一步的延伸,分享多餘其實是指我們與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們分享多餘。因為所有的產品,都是某個生物的生命,或是棲息地,所以如果我們毫無節制地拿取大量的資源來生產新的產品,就會有許多的動物無家可歸,許多的植物必須貢獻他們的生命。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只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減少購買,進而減少生產的話,讓其他的生物可以繼續活在他們的家。透過這個方式,我們與其他的生物一起分享這個世界的美好,這就是分享多餘的精神。 作者:樸谷工坊 梁淳禹 / Parama
【你的早餐吃什麼?】 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吃的可能是採來的無花果跟核桃配著早上剛抓到的烤青蛙;一千年前,可能是一碗白飯配上白菜炒雞蛋;一百年前,可能換成地瓜稀飯就著醃蘿蔔吃。 從六十多年前開始,我們的飲食受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局勢的影響,接受美國援助,加入受西方文化主導的國際自由貿易市場,從此麵粉開始加入台灣的飲食行列,我們吃進的麵粉一年比一年多,從以前將近百分之百的米食文化,演變到現在變成一半米,一半麵了。 所以,讓我們重新來關心一下你的早餐吧。你是吃粥或飯嗎?或者你吃的是蛋餅、煎餃、包子、饅頭、麵包、三明治、鐵板麵?吃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成份我們稍後再談,先來關心一下我們這些食物從那裡來吧。 【糧食自給率?】 目前台灣消耗量最多的四大農作物,分別是玉米、黃豆、稻米及小麥。但其中我們有機會自給自足的,只有稻米,其他的三樣,糧食自給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三。因此早餐店裡我們吃的麵粉類,幾乎可以斷定這些小麥都是坐著船,漂了幾十天才來到台灣的。 黃豆和玉米呢?前者是我們最主要的油脂來源,坊間最常間的沙拉油就是大豆(黃豆)做的;後者則是我們最主要的飼料來源,也就是說,沒有這些進口的玉米,我們在市場上就看不到那麼多肉、牛奶和雞蛋了。 黃豆、小麥、玉米三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黃小玉」,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很大的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找便宜的土地跟勞工耕作的。在找土地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當地居民或是原住民的反對,因此也引起了許多的抗爭運動;在耕作過程中噴灑的農藥,也常常會造成周邊居民及生態系的傷亡;因此,經過了長途遊行後的黃小玉們,還能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讓我們享用,除了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則是他們對環境及勞工的剝削了。 【自由貿易市場】 回頭來看我們的稻米,目前我們的稻米自給率達到94%,但雖然台灣種的米非常好吃,而且量也足夠,可是我們在外吃的米,有可能是來自美國、澳洲、泰國、越南跟埃及來的哦。這是因為我們加入了國際貿易組織(WTO),而組織規定我們不能只吃自己種的米,還必須同時向其他的國家買米進來。所以政府一方面讓農民休耕,以免生產出太多的米我們自己吃不掉,一方面把農民生產的米透過農會收購,再儲藏起來,好空出產量的配額,讓這些外國米可以進到台灣人的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台灣吃到美國米的原因了。 自由貿易對於各國交換彼此的產品很有幫助,我們能在台灣吃到義大利來的奇異果、美國來的櫻桃、土耳其來的葡萄、澳洲來的起司、巴西來的咖啡,都是因為自由貿易帶來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這些產品要到台灣來,通常都需要很長的運輸,在運輸上所耗的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碳,其實數量是很驚人的,有可能我們在超市吃到的一根香蕉,它的累積哩程數比你還高呢。 【宜蘭時期的早餐】 在我們家,平常日的早餐通常是由我跟伴侶輪流準備。早餐的主食內容可能跟大家相仿,一樣有稀飯、蘿蔔糕,也有麵包、麵線、蛋餅等飯麵主食,雞蛋來自人道飼養農場,果醬是鄰居自己做的,加上當季盛產的蔬菜,這大概就是我們家的早餐內容了。 若需要到外頭用早餐,我們的首選是地瓜稀飯和飯糰,兩者都是我們熟悉的朋友。地瓜稀飯是一位自己下田耕作,從稻米到蔬菜都自己種,從果汁到醬油都自己做的阿姨,她的稀飯配上小菜,好吃得連兩歲的小女娃都能自己吃完一大碗;飯糰是細心地搭配不同的蔬菜,把所有配料都分別處理後,和飯拌在一起,再用手一顆顆捏成球狀,每一口都有蔬菜的甜美,往往開賣一小時就被一掃而空了。之所以對這兩間早餐情有獨鍾,一來是因為支持國產米食,這對於提升國產米競爭力有幫助;二來是支持在地的獨立店家,這對於改善在地經濟狀況有幫助;三來是因為這兩間店的早餐實在太好吃了啊! 【食品添加物】 有機會外食的時候,我們會盡量挑選沒有人工食品添加物的店家,因為我們全家人吃到味精等添加物時,身體會有頭痛、腹瀉等劇烈反應。說有也趣,在大學時我並不是這種體質,但在我開始接觸土地工作,更重視自己吃進身體的食物以後,經過了三個月,身體自動對味精有反應,吃進嘴裡先是舌頭發漲,喉嚨發乾,再後來只要吃到,隔天就得努力跑廁所了。我們都向朋友打趣說,這麼敏感的身體反應,實在不太適合在這個時代生存下去啊。 其實人工食品添加物是為了讓人們更便利而發明出來的,透過這些添加物,生產者可以用極低的成本生產出放得更久、口感更好、賣相更好看的產品;消費者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很短的時間就準備好一餐,因此對於趕時間、希望便宜解決一餐的人而言,這些神奇的化學粉末,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但有光就有影,我們也不能忽視了添加物的另一面。首先,這些添加物大多對人體是沒有營養價值的,他們最主要的功能,是我們用來欺騙大腦,讓我們誤以為吃進的食物,有特定的香氣和滋味。再者,人類對於這些添加物的認識還太少,時間也太短,因此我們並不了解他們對於人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像是關於味精對身體的影響,近二十年才慢慢有數據可以研究;關於食用色素及人工香料對人體的影響,也是這十年來才有可以收集的資料;至於其他對我們來說很新的添加物,可能也要再等個三十年,又一個世代長大了、開始上醫院了,我們才有機會有更多的認識吧。 如果想對於食品添加物有更多的認識,可以參考有「食品添加物之神」的日本作者安部司的著作。安部司對於超過一千五百種的食品添加物瞭若指掌,原先是王牌業務的他,卻因為生命中發生了一件事,促使他投入推動「食品添加物如實標示」的運動中。 【We are what we EAT.】 吃,是人生大事。這世界上的動物,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活動都是為了要填飽肚子,因此他們對於自己的食物非常了解。現代人要填飽肚子已經不是件難事,但我們花了太多的心力在其他事情上,反倒對於吃進自己肚子裡的是什麼東西,都不認識了。 若是下次有機會,也許可以問問、看看自己要吃的那顆飯糰,背後的成份標示裡有些什麼,一天的早晨,就從認識自己早餐吃的是什麼開始吧! 原文刊登於『地球公民365』雜誌 我是Parama,一位樸門實踐者與推廣者。
我學習樸門已進入第十年,從最初學習技術,到後來學習如何設計的策略與原則,最後我從樸門的核心價值中,領略到如何踏上自己的生命道路,實踐自己的人生。 所以樸門對我而言,不只是一套設計方法,而是一種生活實踐。在實踐樸門的過程,其實是一段持續積累的和解旅程:與大自然和解、與他人和解、與自己和解,最後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這次是我第五次主帶領的PDC課程,也是我合帶的第七場PDC。在每次的PDC課程中,我都學到了非常多,而每次的PDC我也都會重新調整課程的結構。 這次的課程中,我們放了更多認識自我及合作的課程,減少了技術課程的比例,所有的理論、原則及設計方法都會介紹,但是更進一步的練習有略為減少,因為近年各種不平靜,所以我們覺得先好好地協助大家安在於當下,是更重要的。 另外,我們從樸門的核心價值中,發展了日益完善的人際樸門課程,讓大家能練習溝通,練習與他人和解;練習認識自己的情緒與需求,練習與自己和解。也加入了更多能量設計的課程,協助大家與自然的存有合作,並覺察到自我身心靈的整合。 第二屆祖傳家園PDC 在宜蘭壯圍,2022 三月19-20 開始,一路上到 2023 年二月底,每個月只上一個週末,上班族也能實現家園夢想! 樸門理論結合能量風水,讓你從內到外打造出你的家園,我們會從鳴響雪松 一系列書中內容,選出各種的意念練習,讓阿納絲塔夏 帶領我們,去接近自然。 主辦單位:樸谷工坊 場地協助:宜蘭壯圍十八島 報名請至 https://reurl.cc/jgbkLm 樸門精神: - 找到屬於你的快樂社群 - 照顧地球x照顧人類x照顧未來(分享多餘) 食 蔬果: 挑選順序:1. 自家菜園 2. 鄰近無毒栽種的小農蔬果 3. 里仁或全聯的有機蔬果 4. 慣行農法的菜,但是選項4幾乎不會出現在我們家。 吃進更有土地能量而沒有農藥化肥的食物,長期下來會讓人對食物很有辨識力,腸胃道也會做選擇,可能在一次大量吃到農藥化肥的食物,就會拉肚子。 避免吃到基改食物,在大豆、玉米製品的選擇上,先確認是否是非基改的食物來源,若是長期吃基改食物的話(沙拉油、醬油、糖漿),會有腸漏症而導致腸胃都無法好好執行消化吸收功能,進而讓身體的各機能逐漸衰退。 (相關資訊可見:土療一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2396 ) 肉、海鮮、蛋:盡量挑選尊重生態的養殖方式的海鮮來源、或是放牧雞與雞蛋等,要知道那先低廉的價錢,都可能是因為沒有評估環境成本之下的價錢,相對上,食材的可口、或是能量含量,也會相較不好。 穀類:盡量以多穀物為主,支持鄰近小農朋友的米,糙米 > 白米,增加穀類的維生素來源,也可經常加入小米(顧腸胃)、紅藜(增加蛋白質含量),其他的多穀物等,記得若要加入豆類在穀類中,需有繖形花科的種子來平衡脹氣狀態(大小茴香、蒔蘿、香菜等) 草藥類:脹氣時可多使用茴香,排便不順可多吃蘿蔔,身體溫度下降或是受寒可以多使用薑來料理(薑要避免削皮、並且盡量不在晚上食用,因薑容易提振精神影響睡眠)。 其他營養補充:可從堅果補充未經高溫破壞的優質油脂,平常可多吃未過量加工的海藻、海帶,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土壤:若確定沒有農藥及重金屬汙染,少量的土壤其實對人體的腸道微生物是有益的,因此不用要求極度潔淨與消毒,好的土壤是能幫助我們補充腸道的有益微生物的。 藥品:盡可能以沒有副作用的水、中藥、草藥、食物來療癒自己,非不得已的嚴重急症,不要用化學製藥。同樣,非不得已不要使用抗生素,否則會完全破壞腸道的微生物菌叢。在使用抗生素之後,需要重新透過不同的天然發酵食物,來建立自己的腸道益生菌。 外食:避免過多的人工添加物,遵從少油、少糖、少鹽的原則,能自己烹調就盡量試著自己煮飯,因為煮飯時的心意其實會讓食物更充滿愛的能量,進而支持到吃飯的人哦! 外食的時候,盡量挑選 沒有味精調味的餐廳,並且拒絕塑膠餐具的使用,連美耐皿都會在 40度C的時候,就開始釋放毒素喔! 隨身攜帶環保餐盒和餐具,是為了保護自己,也降低垃圾量&環境負擔。 愉悅食物:吃了能讓自己心情愉悅的食物,通常都對身體會造成負擔。不過為了讓心情好,我們可以適量地食用,只要吃的時候注意不過量,吃完不要責備自己,都是可以的哦! 進食前祝福食物:這可以讓食物的能量更多的進入身體,可以用家裡習慣的謝飯詞就好,或可用能量技巧:說「我以愛祝福你,以光包圍你」加上用手指 畫十字後繞順時針在十字的外緣。 衣 衣物:選擇自己喜歡,感到舒適的衣物與鞋子,不要為了追求造型而犧牲自己的舒適與健康。若有選擇,盡量選擇天然纖維、染色不過度鮮豔的材質,因為助染劑與定色劑通常會造成很大的環境汙染。 清潔劑&妝容保養:選用對於環境低傷害的清潔劑,而皮膚的保養品建議以天然植物油和有機可食用級產品為主,避免過多香精、色素、重金屬,因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而且會吸收所有的物質進到體內,擦了有毒的產品就都會進到體內,非必要時不要過度化妝,因為對皮膚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我們家盡量只使用:神聖阿卡莎之美產品來做保養和清潔空間物品、朋友的手作肥皂洗澡洗手用、家人做的檸檬酵素來洗碗。 口罩:平時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好口罩。但如果可以,盡量減少戴口罩的時間,避免口罩的不織布纖維被吸入體內,容易卡在體內無法排出。或是在不織布口罩與口鼻之間,加一層棉布,阻隔塑膠纖維。 赤足:若情況允許,可以增加自己赤足的時間,無論是接觸草地、土地或是一般地面都可以,為腳鬆綁,多與大地的能量連結,也讓身體的負能量流入大地,接了地氣,地表的電流和人體的電流交會,會讓身體的電位和大地能量達到平衡。 住 地點:觀察自己居住的空間附近,平常採買或活動的地點,哪個時段是人潮較少的。過多人群的地方的擁擠和噪音,容易影響人的身心穩定。 維護:建立空間及時間的使用規律,建議每週掃除至少一次,讓整理被包含在生活的流程中,而不是一個需要特別完成的任務。當維護變成日常的活動,空間的能量自然就會和諧,而人的心情也會平靜下來,平和穩定的情緒對於我們的身心靈都有極大的好處。 空間風水的加入:進階部分促進空間的氣流流通,在能量層次轉為更高頻,我們家是做阿法氣空間能量風水+黃金世紀九大封印,很能提升心情、睡眠品質、以及促進家中的運勢。 外宿:選擇外宿地點時,盡量選擇接近大自然的地點,讓自己能有更多時間能跟自然接觸。 太陽與通風:增加自己待在戶外的時間,減少待在空調房的時間,讓身體能好好地曬太陽、吹吹微風,出出汗。盡量在太陽下活動,而不要在太陽下山後活動。 睡眠:入睡前一定要淨身、換上家裡的乾淨衣服再入睡,避免外來能量黏著在衣服上帶入床鋪。心情和光體的整理部分,建議可在睡前做 15分鐘的靜心,將煩惱的事情交託給神去安排,維持光體的穩定度、提升睡眠品質。每日幼兒需要至少 10小時的夜間睡眠,大人的話不一定,高品質睡眠可讓一個人的情緒穩定,最少可以五小時就足以有活力去應對於白天的活動。冥想部分可參考: 樸谷網站有七脈輪彩虹冥想:https://fb.watch/aRNYRakhVK/ Ellejana 的心輪冥想音檔:https://soundcloud.com/lin-i-hui-ellen/godislove-ellejana?utm_source=clipboard&utm_medium=text&utm_campaign=social_sharing 行 多運動:以運動的方式取代汽機車,增加自己身體的運動量,也是讓身體強健的重要因素。 大眾交通:減少不必要的移動,但若真的需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可用各種工具保護自己。除了物質層面的口罩、眼鏡、面罩,我們還會選用光的工具包圍自己,或是用數字真言保護自己。在內在複誦:『 Pashandrup (音似:趴山竹ㄆ)』和『37653149』,『77908115』,或是將這些真言與數字寫在自己的手腳上,可保護與維持自身穩定度。 關於更多能量保護的真言,請參考: https://ellejana.wpcomstaging.com/2021/08/11/number-mantra-agni/ *疫苗
生病的時候多休息、浸泡藥草浴、多喝溫開水(魚腥草可幫忙)、以及多喝太極米漿粥熬薑或是蔥白。 自行痊癒之後多能讓身體的免疫力更加完整。我們家的想法是,用以上維持免疫力的方式,而去避免疫苗進入體內對於免疫系統的干預,也不讓抗生素進入體內,殺死自母體誕生後就養得好好的菌種,以維持家人的腸胃道菌叢的健全程度。一個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好的,基本上身體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以下提供,有關疫苗相關的資料如下: ● 疫苗中經常含有的鋁跟汞是對於神經具有毒素的,但廠商很少對此研究進行說明分析 (have not been subject to toxicity studies for many of the ingredients such as aluminum and mercury, which are known neurotoxins) ● 給嬰幼兒施打的組合性針劑(ex. 三合一、四合一)的相互影響是存在的,卻沒有被研究與公布 (have not been studied for adverse effects in the combinations in which they’re given (multiple shots in a single day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 就算施打疫苗也不能保證人體會產生該病的抗體 (cannot be guaranteed to provide the benefit of immunity for which they are given ● 打疫苗似乎被說成可以「預防」良性兒童疾病,但去讓兒童的身體得到這些疾病,卻是「唯一能教導」身體的免疫力如何適切運作的方式 (are used to “prevent” benign childhood diseases, diseases which actually “teach” the immune system how to work properly) ● 翻譯成中文的書: 「疫苗:兩種恐懼的拔河」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487,裡面講解了兩方的觀點和數據,博客來網路書店就找得到哦! ●【醫案】不打疫苗的小孩 http://www.epochtimes.com.tw/n68920/%E9%86%AB%E6%A1%88%E4%B8%8D%E6%89%93%E7%96%AB%E8%8B%97%E7%9A%84%E5%B0%8F%E5%AD%A9.html?fbclid=IwAR1YLh9Tvp8UbryL9ND4dPiUghkc_E0Xh_UmupKcxmR30hwZRnMDI7QTjCM ● The Dangers Of Vaccines and Vaccination: http://www.stopmandatoryvaccination.com/vaccine-dangers/ ●加拿大有一本書叫做: The Nourishing Traditions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 (no eBook). 裡面也提到對疫苗的警惕 書主要是強調營養 (跟當今營養學比起來稍微另類的) https://www.google.ca/webhp?sourceid=chrome-instant&ion=1&espv=2&ie=UTF-8#safe=off&q=nourishing+traditions+baby+and+child ● 電影「疫苗:從掩蓋到災難 Vaxxed: From Cover-Up to Catastrophe」 http://app2.atmovies.com.tw/film/fren85562652/ 20分鐘免費觀看版:https://vimeo.com/171640361 紀錄片主軸講述注射疫苗、預防麻疹、風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與引起生育兒童患有自閉症的連帶關係。 ● 其他關於新冠疫苗相關資訊,可見此文: http://www.pugutaiwan.org/27192358952599131456 延續上周關於永續與自私的話題。
我相信許多願意對地球好的人,是真心想對地球好的,但如果說是真心只想保護環境,希望人類滅亡的話,我希望大家只是太傷心和憤怒了而已。 今天我們可以來聊聊樸門另一個重要的Ethic,#照顧人類。 我們之所以照顧人類,就像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一樣,總該把自己照顧好了,才能有餘力去照顧其他人,乃至其他的生物啊! 一個心力交瘁到連上廁所都沒時間的父母,是沒有心力照顧好孩子的;甚至在某些極端的時候,很愛孩子的人有可能會生出想傷害孩子的念頭。這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先把自己照顧好,而要求已經枯竭的人卻還要持續給出,是不合理且非常殘忍的。 在疫情期間,哥倫比亞推出了家暴男熱線,希望讓施加暴力的男性在壓力大到崩潰之前,能有一個洩壓的管道,以減少及避免可能發生的傷害。 所以回到照顧人類的主題,今天當一個人連吃飽都成問題時,你要求他要吃對環境友善、對動物友善的食物是不合理且殘忍的;當一個村落窮到養不活孩子時,你要求他們不要竭澤而漁,要為未來留下一些希望,對當下的他們也是不合理且殘忍的:因為他們必須先活下去,才能有機會面對到未來。 所以在照顧人類的部分,我自己也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角度:如果你不照顧好所有的人類,那麼沒被照顧好的人為了活下去,會不擇手段 (但非故意) 地破壞你要照顧的地球。 所以不要再苛求第三世界的國家為什麼要持續毀林,我們應該反過頭來問問已開發國家的人,為何要為了便宜的產品,讓『 #生存 或 #永續 兩難』,成為未開發國家的每日選擇題。 最後要問大家一個比較難的問題,你們覺得,我們該拿這些為了生存而破壞環境的人怎麼辦呢? 文:Parama _____ 近期開課資訊 ❶ 祖傳家園PDC在壯圍:第二屆祖傳家園PDC 在 #宜蘭壯圍,明年三月中開始,一路上到後年二月底,樸門理論結合 #能量風水,讓你從內到外打造出你的家園,我們會從 #鳴響雪松 一系列書中內容,選出各種的意念練習,讓 #阿納絲塔夏 帶領我們,去接近自然。 細節可看 https://reurl.cc/RbKGyx 報名請至 https://reurl.cc/jgbkLm ❷ 樸門生活智慧線上講堂:2021年12月到2022年五月,樸谷 與 Steve 規畫了七場講座,每一場講座循序漸進地分享不同面向的樸門生活智慧,同時也會針對人們的提問給出建議或具體的做法。 1月場 steve將教大家如何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如何與高我連結,並將身心靈進一步整合,才能以更穩固的自己,紮根在地球上。 活動細節 https://reurl.cc/xO0gzz 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MbdZYK #宜蘭PDC #樸谷工坊 #permaculture #樸門 #永續設計 #永續生活 #照顧人類 |
關於作者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February 2023
文章分類
All
|
Services |
Us
|
SupportEmail: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