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谷工坊 PUGU Taiwan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文章
    • 樸谷的故事
    • 理念與技術分享
    • 兒童與樸門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歷史課程資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 自然建築:諮詢 | 設計 | 施工
    • 足跡與紀錄
  • 電子書
  • 永續生活教材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

【我與土窯的那些事__6】

11/30/2022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文:Parama

我做過最酷炫的窯,應該是山豬窯,跟一群來自東非的大學生一起完成。

整個窯在足夠厚的窯體外層,本來是一隻福態的山豬,但是大學生們覺得這樣子不夠帥,所以又花了兩天塑型,做出一隻他們覺得很帥的山豬。

但是山豬窯算是我做過的窯中,最失敗的…

原因出在材料,每次我們要辦任何工作坊的時候,材料準備都是最費工費時的,因為要蓋好一顆土窯,必須要有適合的黏土、沙子跟稻草,用恰當的比例混合之後,才能確保結構的穩固。

不過山豬窯的材料,因為沒有黏土,所以改成坋土;因為沒有稻草,所以只能自己去割禾本科的雜草,又因為是有時間壓力,所以到現場之後也無法再等材料到齊,只能硬著頭皮去做了。

所以做的過程中都沒問題,因為坋土只要減少沙子的比例,在溼潤的時候一樣有黏性,但後來在烘乾的過程中,失去黏性的坋土就整塊掉下來了。後來我想要等他們備齊材料之後再去修補一次,但也沒有接到更新的通知,我想這顆窯應該沒有被使用太多次吧。

在那之後,我就再開土窯的工作坊,因為我發現台灣已經太多顆窯了,但是大部分的窯,其實被使用的次數都太少了。

這次的土窯工作坊,我們充份汲取教訓,非常認真地在準備材料:黏土、沙子、稻草都準備得很齊全,光是搬運總重2噸的材料,就花了兩天的時間。所以一定會做出一個非常紮實耐用的窯的!
​
0 Comments

【我與土窯的那些事__5】

11/29/2022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文:Parama

上次聊到一個可以把我塞進去的窯,再來說說一個迷你得能放在手推車上的窯。

我蓋過最小的窯,是在台大的梅峰農場,因為山上溼度高,所以農場希望有一個小到可以放在推車上的窯,方便在平常不用的時候,能推進除溼間裡存放。

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個土窯保養的小技巧,一個土窯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定期使用,如果可以每周用一次最好,因為在每次燒柴升溫的時候,就可以把窯體裡的溼氣烘乾,這樣子比較不會產生裂縫、或是剝落。

但就算真的有裂縫的話,其實就重新調一次泥漿補好就可以了;但如果有剝落的話就比較嚴重,因為這可能會造成結構強度出問題,所以若是修補一兩次之後還無法改善,那可能就得打掉重做了。

視線拉回到梅峰,為了要讓土窯容量足夠烤批薩,又要輕巧得可以讓推車能移動,所以我們把窯體變薄,這樣雖然犧牲了一些土窯的蓄熱性,但我們改以在窯腔內保留紅炭的方式來保溫/加熱,一樣可以達到燒烤的效果。

用手雕塑的土窯,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依照現場的環境,調整我們的設計;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要做出不同的造型也很方便,不管要做一隻豬,還是一條龍,只要你夠有創意,全部都可以用手捏出來哦!
​
0 Comments

【我與土窯的那些事__4】

11/26/2022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文:Parama


在台灣我也蓋過更大的窯,但主要都是為了批薩,而不是麵包。

麵包需要的窯跟批薩有一些不同,圓頂更高一些,土層更厚一些,而且要有隔熱良好的窯門來協助保溫,讓窯溫下降的速度變慢。

但批薩則不然:窯頂低一些能讓扁平的批薩上下受熱更快速,在三百度以上的高溫,批薩大概三分鐘就完成了,因此不需要特別持久的保溫層,窯壁的量體變小,也可以讓加熱的時間縮短,而且為了高溫,甚至會讓紅炭留在周圍,協助批薩持續地加熱!

高雄有一顆為了營業用的大型批薩窯,窯內可以同時烤四片大批薩,而為了滿足平時少量的烘烤需求,我也設計了在下層用對流加熱的烤箱,可以在生火的同時也烘烤,這樣子就不用為了烤兩片批薩,還得花兩小時重新加熱整顆窯,反而浪費能源。

這次在基地要搭建的,是批薩土窯。而且為了滿足平常小量的需求,我也會在基座的位置,設計一個小型的烤箱,搭配鑄鐵盤,也可以用來烤蔬菜、烤魚、或是少量的麵包。
​
0 Comments

    關於作者

    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August 2021
    May 2021
    July 2020
    May 2019
    February 2019

    文章分類

    All
    Animal System 動物系統
    Appropriate Techonology適切科技
    Climate 氣候
    Desig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災設計
    Design Strategy 設計方法
    Energy 能源
    Ethics 樸門倫理
    Natural Building 自然建築
    Nutrition And Health 營養與健康
    Principles設計原則
    Social Permaculture 人際樸門
    Soil 土壤
    Spiritual Permaculture 靈性樸門
    Trees And Forests 樹木與森林
    Urban Permaculture 都市樸門
    Vegetables 短期作物
    Water 水資源

    RSS Feed

Services

自然建築:諮詢 | 設計 | 施工
​
樸門課程與設計

兒童與樸門

Us

樸谷工坊
關於我們
​Facebook 

Support

Email: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文章
    • 樸谷的故事
    • 理念與技術分享
    • 兒童與樸門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歷史課程資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 自然建築:諮詢 | 設計 | 施工
    • 足跡與紀錄
  • 電子書
  • 永續生活教材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