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谷工坊 PUGU Taiwan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文章
    • 樸谷的故事
    • 理念與技術分享
    • 兒童與樸門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四元素_永續探索工作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 自然建築:諮詢 | 設計 | 施工
    • 足跡與紀錄
  • 電子書
  • 永續生活教材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

【我與土窯的那些事__1】

9/21/2022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文:Parama

最初,我只是因為高中同學 Kevin 的邀請,覺得幫一間以國際志工為主題的社會企業工作,可以很有意義,幫助到很多人。所以我在離開前一份爆肝的科技業工作之後,就加入了以立國際服務。

我永遠忘不了上工的第一天,那天是4/1,我剛進辦公室,找到自己的辦公桌坐下來,另一個同事就走來跟我說『Koala,下個月你要跟我一起去孟加拉哦。』
「我是誰?我在那?我在做什麼?」我心中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大概就是這三個問題。
「孟加拉?我們在那裡有辦公室嗎?我不是來做營運流程規畫的嗎?我要去做什麼?」一廂情願以為這是愚人節玩笑的我,還不肯面對現實。
『我們要去做高架植床,解決雨季的蔬菜供應問題;同時還要幫忙做一個土窯,讓照顧孤兒院的修女們可以烤麵包給孩子吃。』孟加拉 PM 無情地戳破我的幻想。

就這樣,剛上工不到一天的我,開始認真查起麵包窯、批薩窯的英文資料,重新啃起論文。(當時造窯的中文資料少得可憐,而且烤窯本來就是從羅馬開始的。

經過一整個月的苦讀,實際操作的失敗,四處在台灣尋訪可能會造窯的師傅與專家,我們抱著忐忑的心,前往孟加拉蓋了我生命中的第一顆窯。
這是一顆就地取材的窯,裡面的沙模沒有沙子,所以就地採了黏土來做模,導致後來退模的時候花了超久的時間;窯的比例也不太對,所以不能烤太大顆的麵包,反而適合烤批薩。但修女與孩子們看起來都非常開心,而且後來這顆窯也成為停電時最主要的烘焙工具。(順帶一提,當地是偏村,所以每天供電只有1小時)

這就是我開始當造窯紳仕的開始。

從那時開始,我陸陸續續蓋了十幾顆窯,有的在台灣,有的在海外。一路累積了許多經驗,每次的設計都有改善,這些都會在本次批薩土窯工作坊中跟大家分享。

0 Comments

【餘震不斷,防災韌性怎麼設計?】

9/18/2022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文:Ellejana

#地震之後學生 說,有來上你們『樸谷工坊』的課是超棒的決定,這令我們聽了很欣慰也感激。
樸門是在日常增加韌性的生活方式,在遇到天災人禍時,能夠快速穩定內心,能穩定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不管外在世界怎麼快速移動,房子倒了斷水斷電斷糧了,我們知道只要到了一個樸門基地就能活下去。

20220917-18. 這週末剛好是 #祖傳家園PDC台東一班 的最後一堂課,下個月就是結業設計了。學生們來鹿野上課,剛好歷經了這次的大地震,於是三組的結業設計都努力把防震也考量進去。
也在昨天完成了金元素的探索,地心的能量造就了金,金元素在能量釋放時會呈現液態的流動,金元素也會去協調其他元素,讓生命平衡。 更探索了 #鳴想雪松第十集中的黑暗與光明力量,小阿納斯塔要如何在二元論的世界中,知道黑暗與光明,整理和前進需要結合,才能讓力量全部發揮。

今天一早去基地,最早到的學員通報說水塔倒了,還有濾水系統被震壞了,我們決定未來讓儲水系統是每個屋頂都做雨水回收,分開收集以讓斷水的風險降低,並且使用高低差來引水,不依賴馬達打水/ 電力。 加上鹿野有多處的斷水斷電,讓水電系統的獨立性更為重要。

土袋椅上面的竹棚子原本就只是「放」在上頭,在這次的地震中也被搖下來了,所以我們把結構重新加強;半戶外教室和堆肥廁所、和樹屋都沒事。 穩固地基加上輕量化牆體是在地震頻仍的台灣,最適合的家戶式建築防災結構。

我們也一起看見,自然建築的部分,有韌性但也需要結構設計的穩定,也謝謝學生們一起加固更新竹棚,還有種植馬鈴薯和地瓜葉。

在設計基地的作物規畫時,我們也將基地目前有的 #防災作物 想過一次,目前基地已經累積了:樹薯、南瓜葉、赤道櫻草、構樹、銀合歡、大花咸豐草、地瓜和地瓜葉,今天種下了許多的馬鈴薯,葉菜類和香草正在增加中。

學生們也說著,若有什麼事情發生危及生命,我們能相約在基地!
#為什麼要建立一個樸門生活基地 ?
#為什麼要在課程中加入那麼多的實作?

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參與所有生活系統和菜園管理? 因為我們希望,一個PDC結業後,學生不只是會做土地設計,是真的會經營菜園,真的對於水、自然建築、廁所與公共衛生、人際互動、尊重自然等,都已經成為你們的一部分。

#在台灣這個如此多地震颱風,更面對著極端氣候的地區,人們最重要的能力應該不是賺大錢,而是想清楚該如何學習 #生存下去的能力
#若你想要在這次地震的震撼中穩住內心

0 Comments

    關於作者

    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August 2021
    May 2021
    July 2020
    May 2019
    February 2019

    文章分類

    All
    Animal System 動物系統
    Appropriate Techonology適切科技
    Climate 氣候
    Desig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災設計
    Design Strategy 設計方法
    Energy 能源
    Ethics 樸門倫理
    Natural Building 自然建築
    Nutrition And Health 營養與健康
    Principles設計原則
    Social Permaculture 人際樸門
    Soil 土壤
    Spiritual Permaculture 靈性樸門
    Trees And Forests 樹木與森林
    Urban Permaculture 都市樸門
    Vegetables 短期作物
    Water 水資源

    RSS Feed

Services

自然建築:諮詢 | 設計 | 施工
​
樸門課程與設計

兒童與樸門

Us

樸谷工坊
關於我們
​Facebook 

Support

Email: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文章
    • 樸谷的故事
    • 理念與技術分享
    • 兒童與樸門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四元素_永續探索工作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 自然建築:諮詢 | 設計 | 施工
    • 足跡與紀錄
  • 電子書
  • 永續生活教材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