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劈柴,大概劈個五分鐘就會滿身大汗了,能把大木頭劈開的斧頭,真不是普通地重啊! 批薩窯也是運用柴火來料理食物的適切科技,加熱一次就可以烤非常多東西哦! 作者:樸谷工坊 梁淳禹 / Parama 你有劈過柴嗎? 真的自己親手劈柴,才發現要把木頭劈成粗細差不多的柴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把樹皮剝掉,不然鋸斷的時候會一直卡到樹皮;再來鋸面要平整,否則連站都站不穩;最後在下斧的時候,要平心靜氣,心無旁鶩地看準要劈開的點,一鼓作氣地劈開!若非如此,常常會揮斧落空。 我們在法國拜訪波利諾貝生態村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中的事情了,每到入夜氣溫都會下探零度以下,而波利諾貝是個沒有電的生態村,因此如果不生把火,晚上會冷得連入睡都很困難。所以每天的下午我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劈柴,一開始因為不熟悉,所以光是鋸斷木頭就讓我累得滿頭大汗,忙了老半天也只有十來根柴,只敢在入睡前才生火,以免冷得睡不著。後來熟練了,能準備的柴多了,晚上終於能維持一直都有火能取暖。 在波利諾貝,大家之所以不用電,是為了要確保能源自主權,也是為了要對自己使用的能源負責。因為煮飯、洗澡、取暖的柴薪都是自己辛苦準備的,所以沒有人會浪費能源,大家都會想辦法把能源做最有效率的利用。也因為能源自主,所以你要把你的柴用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就算你想少劈點柴,所以一個星期不洗澡,其他人也不會過問,你百分之百有分配能源的自由! 在台灣,家家戶戶都用電。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是怎麼來的呢? 現在台灣有82%的電力來自火力發電,分別是燒媒、燒油跟燒天然氣,可是火力發電會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對於全球暖化造成負面的影響。另外就是燃煤發電時所排放的廢氣,裡面有許多未燃燒完全的微粒會造成空氣污染,像台中火力發電廠所排放的PM2.5,就佔了台中固定空氣污染源中的46%,是造成中部地區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8%是核能發電,這部分排放的空氣污染氣體少很多,可是發電後的核廢料會持續釋放輻射,對周邊的生物健康有所危害,因為現在我們還找不到怎麼安全處理核廢料的方法,所以核能發電的比例現正逐年在減少。 剩下的是再生能源發電,像是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這些發電方式都是一次把發電機蓋好,再來就靠大自然給的天然能源轉換成電力。為了對抗全球暖化,目前全球都在想辦法提高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也是每一年都在增加。 為了要過更舒適的生活、要生產更多的產品,或是更直白地說:為了讓經濟持續成長,所以我們使用的電量,每一年都在增加;我們的發電量,也每一年都在增加:於是我們燒更多的石化燃料,生產超過我們需的電量,再把電用各種方式運輸、儲存起來。但是每次的傳輸、儲存都需要耗損一部分的電,在2016年,光是電力傳輸的耗損就將近4%,等於全台核電廠總發電量的二分之一。換算成用電量,大概是100億度,可以供250萬個小家庭,用電一整年呢! *註:台灣小家庭平均每個月用電,330度以下的家庭佔了67%,因此一年大概用電是4000度。 所以我更認真地去思考生活中使用的能源,在不會讓自己累得半死的前提下,我會盡可能地節約能源。像是在宜蘭生活的時候,我們每天要洗澡都得自己準備柴火燒熱水,可是宜蘭潮溼的氣候讓我們的柴總是潤著水氣,所以每次一生火就會冒出一大堆的煙,感覺自己都要變成臘肉了。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很享受能夠每天有一小段可以練習生火的時間,那些煙,就當作是在點蚊香吧! 在歐洲進行生態村旅行時,我們生火常常是一次滿足多種需求:取暖是最基本的需求;火爐還可以加熱食物,我們在早餐的火會同時烤麵包及燒水泡茶;另外,因為我們是用布尿布,所以在溼冷的天氣裡,我們也會利用火爐來把尿布烘乾,以免寶寶要用的時候沒有乾尿布,那就糗大了! 回台灣之後,在建造基地的生活系統時,我們也認真地規畫能源的使用。洗澡用的是柴燒熱水器,加熱到70度左右,就能自己調整洗澡水的熱度,不會忽冷忽熱。我們還在不鏽鋼筒的外壁加了一層土,延長保溫的效果;煮飯則是從火箭爐進化到跟朋友一起手捏的雙口土灶,燒一樣的柴,可以同時有大火快炒跟小火慢燉,最後煙囪還跟柴燒熱水器接在一起,讓多餘的熱能幫熱水器保溫。 自己動手用柴火烹煮食物,可以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及能量跟瓦斯爐的有所不同。一把火,是樹木接受雨水的澆灌,從土裡長出來,經過日曬風吹,乾燥之後,才把一生儲存的能量,都化為火焰釋放出來。所以看著火,就好像在聽樹木訴說這一生所看過的所有故事。我就知道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喜歡看著火發呆。這樣子有故事的火,煮出來的食物,一定也有些我們不知道的魔法,讓食物的味道變得更好吧! 每當學校要帶食農教育的活動時,我都非常推薦用火箭爐煮一頓在地食材的餐點。除了認識食物的產地、產季之外,透過共煮共食,能夠把食物跟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起來;透過自己搭建火箭爐、收集柴火的過程,也能幫大家找回自己身體的古老記憶,讓我們回想起自己是有準備好自己生活的能力的! 每次我在帶領這個活動的時候,參加的大朋友小朋友都非常專心在搭建自己的火箭爐,也都很享受一起料理午餐的樂趣。最特別的是我在社區大學帶的一次,還有一組用鑽木取火來煮飯,有參與到的同學都體驗了一次此生難得的經驗呢! ◎原文刊登於『地球公民365』雜誌
0 Comments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個原則:『將所有元素放在最適合的位置,讓他們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當我們在進行一個系統的設計時,會想辦法把每個元素放在一個能夠跟其他元素合作的位置,這樣子元素之間會互相合作,對我們的管理最省力,而且效果最好。 例如要發揮雞可以幫忙除草、捉蟲、施肥的功能,那我們就該把雞放在果園裡,讓牠們自己去找蟲、找草來吃,並在果樹邊大便,而不要把牠們關在籠子裡,還要費力去拔草、抓蟲來給牠們吃,最後再把大便收集起來放到果園裡。 這個原則的另一個延伸則跟之前的中水主題很有關係,就是我們要想辦法安排元素停留在系統內的位置,讓這個元素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例如水,我們可以先拿來洗米,接著用一個盆子裝著,等吃完飯就能拿來洗碗,然後把洗完碗的水拿到菜園去澆花,讓水裡的有機質順便施肥。這樣子水就在我們的系統裡走了三個位置,幫了我們三個忙哦! 這個樸門原則有讓你想到生活中的什麼例子嗎?歡迎在留言處分享哦! |
關於作者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February 2023
文章分類
All
|
Services |
Us
|
SupportEmail: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