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樸谷工坊 Parama
◎住宜蘭時,我們家沒有自來水。 自來水從天上來,落到高山,墜入森林,沿著小溪,流入水庫。再從水庫長程旅行,到了自來水廠後,經過了加藥、快混、膠凝、沉澱、過濾及消毒之後,就會配到不同的管線,抵達需要用水的人家門口。 為了要維持自來水的殺菌狀態,所有的自來水在出廠前都加超過需要量的氯,讓水中殘留部分的餘氯可以在旅行了近百公里之後,還能殺死自來水中的微生物。這些餘氯,也就是有些地方的自來水,打開後還能聞到消毒水味道的原因。所以家中長輩會教我,在煮自來水的時候最好能打開水壺蓋子多煮一會兒,讓這些餘氯能夠離開水裡,喝了才不會讓健康出問題。 ◎自來水之外的選擇 除了自來水之外,還有什麼水是可以拿來喝的呢? 我們家的答案是雨水!下過雨後,把雨水收集起來,經過沙石與竹炭的層層過濾,不用煮開就很甜,煮過的冷開水連螞蟻都搶著要喝。 因為我們家沒有自來水,所以飲用水就是竹炭過濾好的雨水,生活用水則是過濾後的雨水加上基地原先打的一口地下水井做為補充水源。每到下雨天,我們就開心地燒熱水、痛快地洗澡,因為這是老天爺賜給我們免費的洗澡水啊! 幾年前我還在帶領國際志工時,曾經到過柬埔案的一些村落從事服務工作,村民們也是在雨季時收集雨水,留到乾季時使用。但因為儲水容器密封性不佳,所以往往兩三個月後雨水就開始變質,但乾季還有大半年,也只能咬著牙用下去。甚至到了乾季尾聲卻遲遲等不到雨來時,所有的水都要拿來喝,就連洗澡水都得要省起來了。 除了雨水之外,河水、湖水、井水、山泉水等地表水水,只要有妥善的過濾並煮沸,其實都是很好的飲用水來源哦。 記得在孟加拉服務時,因為這個國家地勢低窪,河川湖泊眾多,地下水也很豐富。在河邊常常會看到婦女洗澡時,頭頂著一個錫做的大水瓶,下水前先在河邊挖一個坑,把水瓶放在旁邊。洗好後,河水也被沙子層層過濾,她們就用水瓶把水坑中的河水裝回家,煮飯飲用都靠這一瓶。 ◎水太多了怎麼辦? 住在宜蘭,水源特別豐沛,我們居住地員山,更是有水的故鄉美稱,地下水特別多,而且水質很好,向下挖幾公尺就有地下水湧出,還吸引了知名的飲料商來這裡設廠。但有時候,水太多也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在2016年颱風過後,我們家淹了大水 - 門前有小魚游過,門後有涓涓小溪不停的那種大水,直接讓家旁的草地變成沼澤,裡面還可以看到鱸鰻逡巡。剛開始我們很苦惱,但轉念一想,在樸門裡面有個設計原則:「將問題視為解決方法」,所以我們決定發掘這些水的優點,我開始在後門的小溪洗衣服,Ramjini則是一起床就想去後門,玩水玩得自己全身溼透。所以原本因為太多水而造成的問題,搖身一變,成為全家人每天早上的快樂時光了。 兩個月後,淹水終於退了,我反而有點懷念能直接開門就有免費的水可以洗衣服的日子。 ◎糟糕,水不夠用了! 水太多是個問題,但水太少也是個問題。台灣的平均年降雨量約2500公釐,但因為降雨分配不均,常常是幾場大雨把雨下完,而新生島嶼上的山勢高峻陡峭,往往雨下了就直接沖入大海,所以台灣的每人平均可用水量,只有國際平均的六分之一而已,按世界標準,台灣是世界排第18名的缺水國。就連在沙漠裡的沙烏地阿拉伯,每人平均可用水量都是台灣的四倍呢。 大家有沒有停水的經驗呢?每當時令進入夏天,也就宣告宜蘭的枯水季來臨了!我們就要開始斤斤計較用水量,所有的雨水都只能拿來喝,洗米跟洗菜水要接著洗碗,洗完澡的水都要接起來,再拿來洗衣服跟尿布才能倒掉。 住在缺水的國度,人們努力地想出一些留住水的方法。目前最多人使用的方法是蓋水庫,利用水庫把雨季的水大量地留下來,等到乾季時再慢慢地放出來用。但水庫雖然很方便,卻有一些問題會在蓋水庫時一併發生的。 例如水庫的位址通常是會選在山谷,因此當我們用水灌滿山谷,居住在其中的人就必須被迫離開家園,而在山谷裡的動、植物,有的會離開棲地,有的則無處可去,最後整個族群就消失了,這對於生態的衝擊是很大的!所以現在要蓋新的水庫,需要更謹慎的環境及生態影響評估,因為有些傷害一旦造成,是再也不可能回復的。 另一方面,從水庫把水運到自來水廠,再運送到每戶需要用水的人家,這些水有可能被運送了上百公里,最後到你家中。在台灣,平均每個人一天用掉的水是270公升哦。你可以想像,如果要你搬著270公升的水走上100公里,那是多麼累人的一件事啊。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這些水的運送,是非常耗能的! 要節省這些能源,以及減少蓋更多水庫對生態造成的衝擊,除了節約用水之外,還有另一個好方法,叫做「分散式集水」。也就是每個人都在自己家裡收集雨水,不一定要拿來喝,但像是沖馬桶、洗車、澆花等任務,雨水都可以很好地完成! ◎把水存起來吧! 而收集雨水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在屋頂接下來的排水管下方,再多裝一個轉接頭,就可以用水管把水收集到水塔裡面了。只要注意水塔不要透光,才不會讓藻類增生;所有開口用紗網封好,以免蚊蟲孳生;放在陰涼的地方,保持低溫,最後在水塔裡放一小塊石灰岩、或是舖一層洗乾淨的蚵殼來中和酸雨,這些雨水的水質可以維持兩到三個月都還很好哦。 Ⓞ原文刋於『地球公民365』雜誌,轉載請附作者及出處。
0 Comments
文: Ellejana
那天在我的聖壇空間來了一隻蜜蜂,其實這是個昆蟲不太會跑進來的位置。所以孩子們一直叫我去看,後來過去一看,竟然是身長3-4公分的大蜜蜂,而且走起路來跌跌撞撞的,我試著跟大蜜蜂連結,牠一直跟我說:「救我!救我!」 我們將牠帶出想要野放,但女兒有點擔心牠一下子就被鳥兒發現吃掉了。 於是我們將大蜜蜂又帶進屋,和孩子們摘了很多的大葉咸豐花、放了一碗能量化的水在旁,希望能支持牠從中毒的狀態下逐漸好轉,看到大蜜蜂終於開始努力用口器吸吮著花蜜,總算比較放心了。 女兒正要出門上學,她仍擔心著大蜜蜂。 後來我們出門一趟回來之後,並沒有再看見大蜜蜂,希望牠也找到了自己回家的路,即使應是吃到了農藥或除草劑。 請不要再被廣告所騙,說是現在的除草劑比較沒有那麼毒了,對於生物而言只要碰觸到都是一樣的全面撲殺。 。。 自從從事樸門基地的照顧、教學推廣以來,因為照顧土地的方式會留下許多野生動物與昆蟲的棲地,總是在自己照顧的地上發現很多來避難的動物與昆蟲。 貓頭鷹、花嘴鴨、松鼠、五色鳥...etc ,也時而有動物是來求救的,曾經還發現過五色鳥連續在園子裡死亡的事件,絕望的五色鳥家族紛紛因為鄰近田地的噴藥而想來求助,但我們發現的時候已經死在屋子外了。 當人類照顧土地的方式是殺掉了那麼多的生物,只留下了人類自己,我們還能跟誰成為一個生態系呢? 然而當你開始意識到照顧土地的方式可以更多元、更友善,其實也是邀請所有本有的棲地動植物與昆蟲回到身邊。 最感動的是聽到學生跟我說:我未來想當植物的醫生。 最感動的是學生現在都會先用心之光包圍植物,看他們怎麼回應,再決定該種在哪邊、如何對待。 靈性樸門不是玄學,而是一種更敞開的傾聽,更全面的接納萬物帶來的智慧。你我的內在都還存在著這樣的智慧,而只是需要被開啟。 #樸谷的課程已包含靈性樸門相關,陪伴人們更接納自己的光,並知道自己的光能去滋養萬物的美,也被萬物所滋養著。 #祖傳家園PDC台東二班將於四月中開始招生!敬請期待 延續昨天水資源日的討論,今天我們來聊聊中水。 每個臺灣人一天平均會用掉270公升的水,但喝下肚子裡的平均只有2公升,你有沒有想過,其他268公升的水都用到哪裡去了呢? 有的水被拿去沖馬桶,這部分每天大概是60到70公升,剩下的有的拿去沖馬桶、洗澡、洗衣服、洗菜、洗碗、洗車、澆花...等等。 因為沖馬桶的水會跟大便接觸,可能含有致病菌跟寄生蟲卵,所以不能被重新使用,因此我們稱廁所出來的水叫「黑水」。而相對於黑水,其他用途的水則可以被重複收集使用,所以我們又叫這些水「灰水」或「中水」,對我而言,這些水是只用到一半,還能繼續使用的哦。 一個很簡單的中水使用方法,就是重複利用:我們能拿洗米水來澆花,或是把洗米水放在陶鍋裡煮,用來保養鍋子,甚至有人會拿洗米水來洗頭保養頭髮,這都是利用中水沒有致病菌,所以可以安全地被我們拿來做其他用途的特性,讓水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用途,我們也就相對能省下更多的水囉! 在宜蘭的時候,我們因為想節省生活的用水,所以很努力地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水的使用循環。例如洗米水或是煮麵的水,因為裡面含有一些澱粉,去油力很好,很適合拿來洗碗,等洗完碗之後,洗碗水我們會收集起來,用來沖馬桶或是澆花。 為了做到這件事,我們一邊把馬桶的水箱管線關閉,因此我們的水箱永遠都沒有水,只能靠我們提水去沖;一邊則是把流理檯的水管拔掉,下方接一個水桶,用來承接我們洗菜、洗碗後的水。常常有朋友來我們家洗碗,因為擔心水會滿出水桶,所以都想盡各種辦法減少用水,然後才發現他們平常洗碗的習慣浪費了很多的水呢! 又像是洗澡的時候,就算是淋浴,我們還是會站在浴盆裡洗澡,這樣子可以把洗澡水收集起來,拿來洗第一次的衣服,或是拿來洗尿布,把泥沙、尿液先洗掉,最後再用清水洗乾淨,(洗完的水還是會再留下來沖馬桶或澆花),這讓我們省下大量的水,而且衣服還是一樣很乾淨。 搬到台東之後,因為家中是使用酵素洗碗,洗衣服也是使用生物可分解的洗劑,所以我們自己改裝管線,把廚房的排水管拉出來到菜園上方,澆灌樹薯順便施肥;洗衣機的水則是排到菜園中間,經過落葉及野草過濾後,入滲到土中,當成蔬菜們的灌溉用水。下一步,我們想在浴室的排水管出口旁種上香蕉,利用香蕉耐水耐肥的特性,來處理洗澡後的大量有機質。 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常常會在洗澡的同時把衣服直接放在腳下,當把洗頭或洗澡的肥皂泡泡沖下來的時候,腳就開始邊踩邊洗衣服了,等洗完澡了,衣服也差不多洗好了,也是一舉兩得又節省時間的好方法呢!事實上,在德國就有一種洗衣機是專門設計成有兩條進水管,一條接洗澡水來當第一次洗衣的水,等到最後需要洗淨時才用另一條加自來水,在洗衣服的同時,一樣能省下大量的水哦! 說到德國,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七本林登生態村看到的設計。他們整個生態村的房子在興建時都必須要把中水管線放進去,所有建築物的中水都會被收集到一個埋在地下的大水槽裡,水槽上方有一片鐵絲網把大塊的雜質過濾,接著中水會被導向一片蘆葦田,這些營養豐富的中水會一滴一滴地滲進蘆葦的根部,透過蘆葦細又密的根系,把水中所有的營養成分吸收。在這之後,蘆葦們會被採收拿去覆蓋大便做堆肥,而過濾後的水收集起來送到實驗室去檢驗,水質跟自來水是一樣好,而且還沒有餘氯的困擾。只可惜德國法規不允許他們使用非自來水公司的水做日常生活使用,因此他們的蔬菜跟果樹們就有福啦,這些過濾後的中水都被送去灌溉了。 那台灣的狀況又如何呢? 在台灣,我們對待黑水及中水的方式,是一視同仁,把他們稱為「汙水」,為了統一處理汙水,所以在民國88年之後,我們把所有的家庭廢水,都排進了本來只應該裝黑水、尿液跟大便的化糞池中,原意是好的,希望借助廚房富含有機質的中水,提供化糞池內微生物養分,但結果卻是一場災難。 原來,在化糞池中可以幫忙「化糞」的微生物,分成好氧菌跟厭氧菌,其中好氧菌繁殖快,因此分解的速度也快,厭氧菌則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來慢慢繁殖,所以分解速度慢。所以幫忙分解大便的主力,其實是好氧菌。但自從其他的家庭中水來了,帶來了三個問題: 一、廚房來的大量油脂,蓋在水體表面,這些油脂會形成自由基,攻擊所有的微生物; 二、油脂結合浴室來的肥皂水跟汙垢遇在一起會硬化,像一個厚厚的蓋子卡在化糞池上方,隔絕了氧氣進入,所以好氧菌大量死亡,分解只能靠厭氧菌; 三、因為水量變大了,所以汙水能停留在化糞池內的時間也大幅縮短,以往還能讓大便們安心地待在化糞池裡被慢慢分解,現在化糞池內的水才停留不到一天就會流出去,因此厭氧菌根本來不及繁殖,更談不上要幫忙吃大便了! 因此,台灣的水肥業從民國88年之後,就變得非常忙碌,據工研院統計,台灣每天需要抽出5000噸的水肥,但全台只有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個水肥處理場,而且每天能處理的量加起來也不過是890公噸。換句話說,全台每天有4000噸的水肥憑空消失了!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這些水肥最後可能是被埋進土裡,或是排進河川裡,有可能造成土壤及河川汙染,或是河川優養化的問題。 所以,為了要保護自家化糞池裡辛勤分解大便的微生物們,我們可以做一些事來幫助他們。 首先,檢查家中的清潔劑,看看是否有殺菌成分、或是強酸強鹼物質,因為這些會破壞化糞池內的菌相,讓微生物的數量減少哦。 其次,所有的廚餘和油脂盡可能收起來堆肥,減少油脂進入化糞池的可能性。 第三,重複利用中水,減少每天排入化糞池的水量,讓微生物有時間能繁殖,分解水中的有機質,如此一來,不但能讓化糞池重新發揮功能,也可以節省許多的日常生活用水哦! 原文刊於『地球公民365』雜誌。
今天是2022/03/22,世界水資源日,截至今日,全球仍有22億人口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 每一年的世界水資源日都有一個主題,用以提醒大眾水資源的重要性,而今年的主題是『地下水』。 我們在上PDC的時候,水資源是我們非常重視,且花許多時間探討的主題。其中有一些關於地下水的議題,大家可能有一點概念,但不是這麼了解。 首先,地下水是降水 (雨或雪) 入滲植被或是地表土壤後,被涵養在地下水層的水。而且地下水是所有河流、湖泊、泉水、溼地的源頭,如果沒有地下水,那麼所有的地表水都會慢慢乾涸。 而只要地下水的入滲補充量,小於被抽取使用的量,就是超抽地下水,導致地下水的耗竭。但地下水需要透過軟舖面:草地、植被、土壤,才能慢慢地向下入滲至地下水層,所有的硬舖面:水泥、瀝青、塑膠防水層,都會阻止地下水的入滲。 無法入滲的水,除了加劇地下水被超抽的程度之外,還會匯聚成洪水,而釀成洪水災害。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河流可以不要在枯水期時乾涸,希望暴雨時可以減少淹水的機率,真正治本的做法不是疏通下水道,而是打開不必要的水泥與瀝青硬舖面,種植更多的植物,增加軟舖面的面積。或是折衷使用可透水的植草磚、石子路面,讓水有機會回到大地,補充地下水。 如果你有什麼關於地下水的小知識,也可以在留言跟大家分享哦! 最近農委會的這兩張圖,在食農圈引起了一些討論。
這讓我想到,之前跟同學們討論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時候,有聊到豆子。 目前豆子大概分三大類: 第一種是補充蛋白質的豆子,以大豆為主,分類大概就是黃豆、黑豆、茶豆及他們的寶寶毛豆。或是翼豆在成熟之後的種子也算蛋白質豆。 這幾種豆子都可以打成豆漿、做成豆腐,是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第二種是以澱粉為主的豆子,像是綠豆、紅豆或是許多原住民留種的萊豆、皇帝豆、樹豆,可以用來取代米麥當成醣類來源。他們也有蛋白質,但要吃到足量蛋白質的話,澱粉會先過量。圖中的南瓜或是藜麥,也類似這個情況。 第三種是相較於蛋白質與澱粉,其實營養成份更像是蔬菜的豆子,像是豌豆、四季豆、菜豆、未成熟的翼豆等等連豆莢一起吃的豆子們,富含纖維,可補充近似綠色蔬菜的營養,但蛋白質的比例比一般綠色蔬菜高。 但圖中的其他綠色蔬菜,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可能吃一大盤效果還不如一杯豆漿。 再者,綠豆芽、豌豆芽與黃豆芽其實都算在蔬菜中,豌豆芽與黃豆芽若是連豆仁一起吃的話,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但只吃銀芽/苗菜的話就沒有辦法囉! 然後花生的話,其實比起蛋白質,更能補充油脂,因此在營養學的分類裡跟堅果比較接近! 其實同一種作物,在不同的土壤、環境中,會因應環境而合成不同的化學物質,產生不同的風味,組成不同的營養成份。 因此攝取食物的最佳策略,仍然以環境友善的作物為主,多元攝取為佳。 這篇文章我一直想寫,想很久了。
光是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140億隻的野生動物遭到虐殺。 兇手? 是貓。 我知道在被貓統治的網路上寫這篇文章,不算明智之舉。但我真的覺得許多的生命都因為外來入侵種的氾濫而消失,甚至整個族群滅絕,這件事卻不被重視,真的太可悲了。 最近有一隻被救助後野放的穿山甲—流穿風,被發現遭犬殺,而牠被救助的原因也是因為被流浪狗攻擊。事實上野外的流浪犬貓一直是全台灣野生動物的夢魘,牠們破壞已經很脆弱的台灣山林生態,虐殺數千萬隻野生動物,並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所以中研院終於將犬貓列入外來入侵種,希望能早日讓大眾了解,流浪犬貓造成的危害,比目前的十大外來種都還要更嚴重。 我們家一直沒有養寵物,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家有三個小孩,已經比寵物難搞了。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把食肉目動物放在家裡,要怎麼才能同時滿足雙方的需求。 食肉目動物在自然棲地中,常常是一整個地域的頂級消費者,所以牠們習慣巡地,習慣在很大的範圍內自由活動,習慣在一整個領地中只有牠們自己。而生態網需要牠們來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但不能過量,只要一過量就會造成生態系的崩潰。 我們家中沒辦法滿足犬貓需要奔跑、需要佔地、需要獵捕、需要交配的本能,我常常會想,這樣子生活在牢寵中的犬貓,真的是開心的嗎?還是他們表現出的依賴與陪伴,只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呢? 但被養在家中的犬貓,至少還有被照顧,以及更重要的:被管束。而在野外的遊蕩犬貓就不一樣了,現在推行的TNR(捕捉,絕育,釋放),完全跟不上人類購買後放養 / 任意棄養的速度,現在野外繁殖已經是遊蕩犬貓最主要的來源了。 而在室外餵養流浪犬貓,基本上就是不負責任,不植入晶片,也不結紮的放養,也是目前野外繁殖最大宗的來源。 如果真的愛動物,那請一視同仁,不要讓過多的頂級掠食者破壞生態,造成物種滅絕。 如果只愛犬貓,其他的生物(鳥類、爬蟲類、小型哺乳類)不在你喜愛的範圍內。那麼請不要在街頭餵養!負起責任,帶回家照顧與管束,植入晶片,做好節育。 現在台灣對於流浪犬貓相當寬容,不撲殺也沒有安樂死,但如果犬貓持續造成野生動物的死傷,之後的政策只會像澳洲一樣,朝著強行控制族群數量演變(最近澳洲決定撲殺200萬隻野貓,以避免63種生物滅絕)。 順帶一提,在現在這個資訊發達,學習管道多元的社會,我也很不喜歡動物園。理由一樣是,動物被強行帶離原棲地,喪失了隱密的安全感,失去自由,應該所有在動物園裡的動物—除了人—都不快樂吧! 台灣外來入侵種清單 https://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alien.php?fr=y 2017 年的時候我前往台東金崙去上阿法氣顧問/ ACC,那是進階的靈性訓練課程,我開始以神性法則給出黃金世紀能量風水、以及和植物動物礦物、靈魂溝通的服務。
後來我開始清楚感覺到,若人類可以跟 水火風土 四方力量合作,走向人生藍圖/ 家園的實現將會更充滿力量! 五年之後的 2021,我與 Sam Yun 討論可以在樸門課裡放入多少風水知識,我開始在樸門永續生活的課程裡加入許多自然感知與連結土地、祈福、四方、五元素、七脈輪的認識課程。 也發掘許多學生是 阿納斯塔夏系列讀者,對於書中所說的神感到陌生抽象,而經過這樣的課程之後,找到一些方式去相信,與靈性世界終於開始合作。 若說在這個課堂中,我們努力了什麼,可能是: 讓人類重新跟自然真的在能量層次也接軌上,並且憶起地球與人類的神聖性。 然而黑暗力量仍殘存,樸谷工坊粉專面臨著「因為張貼過臉書不喜歡的資訊」,被大量降低了觸及率,讓課程的光難以被看見。 因此我在此想請 各位朋友,願能在人類如此困難的階段,將這個以靈性層次結合實務永續做法的課程,跟隨你的心協助分享轉貼出去,或私訊~ 給已經在永續生活的起點路上的夥伴,謝謝你們! by Ellejana 我是Parama,一位樸門實踐者與推廣者。
我學習樸門已進入第十年,從最初學習技術,到後來學習如何設計的策略與原則,最後我從樸門的核心價值中,領略到如何踏上自己的生命道路,實踐自己的人生。 所以樸門對我而言,不只是一套設計方法,而是一種生活實踐。在實踐樸門的過程,其實是一段持續積累的和解旅程:與大自然和解、與他人和解、與自己和解,最後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這次是我第五次主帶領的PDC課程,也是我合帶的第七場PDC。在每次的PDC課程中,我都學到了非常多,而每次的PDC我也都會重新調整課程的結構。 這次的課程中,我們放了更多認識自我及合作的課程,減少了技術課程的比例,所有的理論、原則及設計方法都會介紹,但是更進一步的練習有略為減少,因為近年各種不平靜,所以我們覺得先好好地協助大家安在於當下,是更重要的。 另外,我們從樸門的核心價值中,發展了日益完善的人際樸門課程,讓大家能練習溝通,練習與他人和解;練習認識自己的情緒與需求,練習與自己和解。也加入了更多能量設計的課程,協助大家與自然的存有合作,並覺察到自我身心靈的整合。 第二屆祖傳家園PDC 在宜蘭壯圍,2022 三月19-20 開始,一路上到 2023 年二月底,每個月只上一個週末,上班族也能實現家園夢想! 樸門理論結合能量風水,讓你從內到外打造出你的家園,我們會從鳴響雪松 一系列書中內容,選出各種的意念練習,讓阿納絲塔夏 帶領我們,去接近自然。 主辦單位:樸谷工坊 場地協助:宜蘭壯圍十八島 報名請至 https://reurl.cc/jgbkLm 樸門精神: - 找到屬於你的快樂社群 - 照顧地球x照顧人類x照顧未來(分享多餘) |
關於作者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February 2023
文章分類
All
|
Services |
Us
|
SupportEmail: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