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谷工坊 PUGU Taiwan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的故事
  • 樸谷文章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永續生活教材
  • 足跡與紀錄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

你家的垃圾會臭嗎?

2/19/2019

0 Comments

 
左上:家庭廚餘堆肥桶的設計圖。
右上:
志工們和緬甸村民一起把堆積如山不知如何處理的玉米梗,都剁碎了做成堆肥材料,用來改              善過黏而排水不良的菜園土壤。
左下:這是跑到我們堆肥桶裡偷吃東西的黑水虻寶寶,他們不會臭,也不會咬人,而且食量很大,              非常適合都市陽台裡養一窩,絕對是最環保的廚餘處理機!
右下:
在國小的有機小農夫課程,我們一起把學校本來要丟進垃圾車的落葉,收集起來做成堆肥。


「
你家的垃圾會臭嗎?」

每次我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大家都用看傻瓜的表情看我。「當然會臭啊!哪有垃圾不臭的?」學生們通常都這樣子回我。

但讓我們再認真想想,垃圾究竟是什麼組成,為什麼會臭呢?

通常我們丟到垃圾桶裡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包裝。這些包裝的材質,有塑膠、有紙、有金屬。可是無論是塑膠、紙還是金屬,理論上都不是臭的!哪為什麼垃圾會臭呢?

因為我們丟進去的東西,還有食物跟大便!真正臭的是這些東西,可是食物應該要被分類在廚餘裡,大便應該要放到馬桶裡,如果我們把這兩樣東西從垃圾桶裡移出來,那垃圾還會臭嗎?


台灣的廚餘回收現況

你有沒有想過,在垃圾跟廚餘被垃圾車載走之後,是去了哪裡呢?

目前全台灣一年大約會產生220萬公噸的廚餘,不過實際被垃圾車回收的廚餘只有83萬公噸,而回收的廚餘裡大概有10%會被做成堆肥,30%被拿去餵豬,剩下的60%則被丟到垃圾焚化爐裡燒掉。

先來看廚餘被堆肥的比例為什麼這麼低:一般的小家戶中,如果沒有太嚴重的剩食問題,那麼生廚餘的量通常都遠多於熟廚餘的量,更別說在果菜市場裡每天都有大量的果皮菜葉產生,這些都要被算進生廚餘裡。但因為許多家戶並沒有把生熟廚餘分開的習慣,這種情況下廚餘就只能都被放進了熟廚餘桶中。而果菜批發市場的生廚餘,只有不到5%會被回收,其餘都被當成一般廢棄物,少量以掩埋處理,其餘的都送進焚化爐了。

熟廚餘也有一些問題:回收的時候,因為分類不夠確實,所以廚餘中常常會有塑膠袋、筷子、牙籤等垃圾混入其中,所以如果用來養豬的話,需要仔細地挑出。我就有認識的養豬朋友,收了廚餘之後有根免洗筷沒挑到,結果豬吃進去後,胃穿孔出血而死掉了。另外由於廚餘的處理是由各縣市分別進行的,所以在北部一些沒有那麼多養豬戶的縣市,就算收了熟廚餘也沒辦法全部拿去養豬,因此大多數還是又投入焚化爐燒掉了。


那麼,進到焚化爐的廚餘會有什麼問題呢?

因為廚餘的平均含水量達76%,所以運送及保存都非常不方便,一不小心就會酸敗腐臭,廚餘的湯水又容易四處溢流,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因為含水量高,所以非常不容易燃燒,當我們把廚餘投到焚化爐裡,就像在一堆熊熊大火裡潑水一樣,會讓溫度急劇降低,如此一來必須要用更多的燃料才能夠把溫度重新升高,增加燃料成本;二來就算溫度升高了,要把廚餘完全燃燒也非常困難,往往會剩下黏膩的渣渣,附著在焚化爐裡,增加維護成本,減損焚化爐的使用年限;三來則是在溫度一降一升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塑膠因為燃燒不完全,而產生戴奧辛等有毒衍生物,散播到空氣中,對環境及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既然廚餘被拿去焚化爐燒掉會造成這麼多的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應對呢?

第一是惜食:現在我們在果菜市場看到的蔬菜水果,其實都是已經被標準化的了,尺寸過大或過小、形狀長得很奇怪、有點蟲咬或是曬傷、凍傷的蔬果,都已經在採收和批發的時候被丟棄了。可是這些蔬果並不會因為長得不符合標準化,營養價值或是滋味就比較差。因此如果消費者們能夠改變想法,接受不合標準的次級蔬果,那麼我們就能夠減少大量的食物在產地或果菜市場被丟棄的命運。幾年前法國有個醜蔬果運動,就是把這些次級蔬果做成濃湯或果汁在超市給客戶喝,讓大家知道他們雖然長得醜,可是一樣很好吃哦!

第二是減少剩食:當一樣食物從產地經過重重加工來到你的面前,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被你開心地吃掉。如果你因為吃不下而把他丟掉,那麼他就變成廚餘了!所以另一個減少廚餘的方法,就是只拿自己吃得完的量,並且吃完自己拿的食物。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買菜上,跟爸爸媽媽說,買菜的時候不要貪心,只要買家人吃得完的量就好了,這樣子不但可以減少廚餘,而且食物也能更新鮮好吃哦!

前兩點是能夠從根本減少廚餘的產生,但如果真的不可避免產生廚餘了,我們能做的是讓養分能重新循環,無論是將廚餘餵給動物還是做成堆肥餵給微生物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之前還在台北工作時,我在辦公室的陽臺放了一個堆肥桶,用來處理廚餘既省空間,又能夠幫陽臺菜園增加堆肥。做法是先在大垃圾桶底部舖一層沙跟土,然後放上落葉,接著一層廚餘,一層落葉,只要最上層的落葉夠厚,並且保持乾燥,那就完全聞不到廚餘的味道了。後來桶裡來了一群黑水虻,生了一窩的寶寶,食量超大,就算我們天天在辦公室煮午餐,堆肥桶還是不長高。甚至後來我們因為出隊三個月沒開伙,回來的時候廚餘被吃光,黑水虻們還氣得搬家了呢!

在宜蘭的國小帶有機小農夫課程的時候,我們也是利用校園裡的落葉,加上廚餘跟一些小朋友們貢獻的尿液,就在短短五周內把一片荒地,變成了生機蓬勃的菜園!

這次用的堆肥方法因為效果快,在堆肥分解的時候會發熱,所以又叫熱堆肥,方法也很簡單,在地上舖上一層厚厚的落葉,往上加一層廚餘,然後再用另一層厚厚的落葉蓋起來,如果材料還有多就重複幾次,只要注意最上面一定要是落葉,最後再把尿尿從堆肥的正中心倒下去就可以了。再來只要注意常常去翻動他,大約兩個禮拜就可以用了,就算不想去攪拌,也可以放著四到五周,一樣會熟成。堆得越高,發熱的溫度就越高,在緬甸帶村民做熱堆肥的時候,我們堆到了150公分高,每天早上去翻堆都可以看到堆肥在冒煙呢!

從緬甸回國後幾個月,有天一個在高中當老師的志工團員丟我訊息,說她在學校也成功用落葉跟尿尿做了堆肥,幫校園裡的大樹改善土壤。但我很好奇在高中要怎麼拿到尿尿呢?她回答說:「每節下課我都拿著水桶在走廊上找認識的男同學,要他們去廁所把尿裝在水桶裡,然後拿到落葉堆去倒啊。後來每個我識的同學只要遠遠一看到我,就立刻繞路走了。」聽得我在電腦前捧腹大笑啊!

你們在學校也有菜園嗎?趕快跟老師介紹廚餘加落葉的堆肥吧,能減少焚化爐的負擔,又能增加菜園的產量,一舉兩得哦!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關於作者

    Parama & Ellejana 的文字分享。

    文章時序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August 2021
    May 2021
    July 2020
    May 2019
    February 2019

    文章分類

    All
    Animal System 動物系統
    Appropriate Techonology適切科技
    Climate 氣候
    Design Strategy 設計方法
    Energy 能源
    Ethics 樸門倫理
    Nutrition And Health 營養與健康
    Principles設計原則
    Social Permaculture 人際樸門
    Soil 土壤
    Spiritual Permaculture 靈性樸門
    Trees And Forests 樹木與森林
    Urban Permaculture 都市樸門
    Vegetables 短期作物
    Water 水資源

    RSS Feed

Services

樸門課程與設計
兒童與樸門
溫柔陪產
能量風水規劃

Us

樸谷工坊
關於我們
​Facebook 

Support

Email: freefin@gmail.com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樸谷的故事
  • 樸谷文章
  • 課程與服務
    • 最新課程資訊
    • 開課合作:祖傳家園PDC
    • 開課合作:14天密集班PDC
    • 樸門設計服務
  • 永續生活教材
  • 足跡與紀錄
  • 相關報導
  • 聯絡我們